陆继枬
中秋到了,看着琳琅满目的各式月饼,不禁想起50年前一件往事。
那年金秋,上海石化总厂初创,我奉派出差去郑州纺机和河南省纺机实地考察我厂预订设备的生产进度,初步检查制造质量,也想趁此机会去探望大哥一家。入住郑州市中心刚建成不久的“二七”宾馆,发现那里恰在召开河南省电力会议,我正在思忖大哥(时任郑州某热电厂厂长)是否会来开会?就见到他从宾馆大门进来了。兄弟如此相逢,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没时间多交谈,约定周末见面。尽管那时农副食品都需凭券供应,但大嫂仍搞了不少菜,大家围桌边吃边谈,非常高兴。吃的点心记得特别清楚,是当年凭券供应的“丰收饼”——由于提倡“破四旧”,月饼被更名为丰收饼。外形如同广式月饼,表面只有用模子压出的“丰收饼”三个大字,没有标明馅料。表皮因用料中酥油太少,且估计也没有刷蛋液等涂料,故没有广式月饼那样油亮皮薄、入口即化。我尝了一块,馅料是郑州特产的红枣剁碎了拌上粗粒砂糖,很干松,不是细腻的枣泥,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红枣的香甜,但似乎砂糖没有全化开,故咀嚼时会发出咔嚓声,啜一口茶水让糖溶化,慢慢咽下,还是很好吃的。平心而论,当年在郑州吃到的月饼,已经是逢中秋节才有的上等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