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舒
唐代是诗的天国,唐朝会吟诗的人数以千计,《全唐诗》收录四万余首,诗作者竟多达2200多人。更让人惊羡的是,唐诗风格百花齐放,诗风独特、各具面目的名家不胜枚举。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白居易的晓畅、孟浩然的自然、王维的清雅、元稹的平易、韩愈的雄奇、柳宗元的精深、刘禹锡的清新、孟郊的哀怨、贾岛的推敲、李贺的冷艳、李商隐的秾丽,杜牧的俊朗……唐诗经典名篇共计70余首,中唐诗人张继写寒山寺的《枫桥夜泊》则名传千古。
张继,字懿孙,湖北襄州人,出身书香门第,祖父、父亲皆为诗人。他自幼好学,读书过目不忘,长大后好游览各地名胜。其生卒年不详,大致生活在中唐大历年间。公元753年,张继赴洛阳赶考,登天宝进士,但有了功名,还要等待吏部铨选。张继在京城既无人脉,又不擅花钱疏通关系,在铨选的皇榜上迟迟无其大名,张继在《感怀》中吟道:“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不久,爆发了“安史之乱”,张继为避战乱,游走江南,以一个到处流浪的旅人写下了不少诗句,如“迢递高楼上,萧疏凉野间”“暮晴依远水,秋兴属连山”“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张继一生留存至今的诗有五十余首,大都是借吟咏山水与友情,抒发其内心的苦闷与怀才不遇,其中脍炙人口、名动江南的便是那首《枫桥夜泊》。一个秋日的夜晚,张继乘坐一叶孤舟缓缓驰向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幽美的夜色:江枫与渔火,让带着旅愁的游子领略到幽邃的诗意之美。他看着月落,听着鸟啼,抬头便见霜满天。上弦月升得好高,天边是朦朦胧胧的灰色光影,几声鸟啼,让诗人对夜的凉意有了几分敏感。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不觉拨动了落魄无归诗人心中的愁绪。不知不觉间,夜已深,小船来到姑苏城外,远处的寒山寺依稀可见,隐隐听到浑厚而悠扬的钟声,仿佛在迎接这位孤寂的旅人。张继站在船头,不由得缓缓吟出涌上心头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州古刹寒山寺,建于六朝梁代年间,原名妙利普明台寺。唐代贞观年间高僧寒山,居住于此,遂改名“寒山寺”。“寒山寺”三字系陶浚宣所题,周容所刻,院内有前院、罗汉堂、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弘法堂、寒山别院、碑廊等。苏州多寺院,如报恩寺、慈云禅寺、岩山寺、重元寺、保圣寺、文山寺、观音寺、明月古寺等,吟咏苏州古寺的诗有许浑的《虎丘云岩寺》、张祜的《灵岩寺》,白居易访过守慧寺、韦应物咏过灵岩山寺……但没有一首诗可与张继的《枫桥夜泊》媲美。
寒山寺现已成为游览姑苏的热门景点,不知是寒山寺成全了张继的诗名,还是张继这首七绝让寒山寺成为苏州的一张名片。
张继后为宰相刘晏赏识,被任命为员外郎,升为盐铁判官,主管洪州财赋。他为官清廉,但在仕途与诗坛一直默默无闻,唯独《枫桥夜泊》让他的诗名流传千古。
寒山寺美名传至东瀛,日本人对姑苏寒山寺十分崇敬,就将其寺原汁原味建造在泽井的御岳溪谷,照式照样造了一座寒山寺,还立了“枫桥夜泊”的诗碑。附近有美轮美奂的吊桥,亦名“枫桥”。现已成为日本一百个最佳旅游观光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