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消化酶分泌不足是消化不良重要原因 寒潮来袭老年人如何提高免疫力 放轻松,让头痛不再“紧张” 高危人群早预防  危险因素重管控 远离“心头大患” 加强保护肾与心  决胜糖尿病合并症
第15版:康健园 2024-12-03

高危人群早预防 危险因素重管控 远离“心头大患”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事件和各种心脏异常所导致的心脏泵功能下降的结果,是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我国心衰患者已高达1210万,且发病率仍在逐年增加。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医师张健教授提醒,心衰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若没有及时就诊,一旦出现急性加重,患者可能会发生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死亡风险随之升高。目前,心衰患者5年生存率在50%至60%,和常见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相当。我国60岁以上心衰患者占比超60%,这些患者往往多病共存、多重用药、身体功能自然衰退,诊疗和管理难度更大。因此,要从一开始就对心衰进行全病程规范诊疗和管理,减轻疾病负担,远离“心头大患”,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与代谢相关性危险因素,可诱发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靶器官损害,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风险成倍增高。心衰还会与合并症之间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早期识别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和心脏结构改变,及早干预,做到“三高”共管。

心衰预后不良及疾病进展还与心率过快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心衰患者心跳每分钟增加5次,可使心血管死亡率及心衰再住院率增加16%,因此,心衰患者应关注自身的心率情况。

心衰患者也是高钾血症的高发人群,建议心衰患者定期监测血钾水平,如若高于正常范围,可根据检测结果,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使用降钾药物,同时也应将高钾血症作为慢性病进行长期规范的管理。

心衰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点,患者坚持长期规范治疗,树立对高危因素“联防联控”的疾病管理理念,同样能够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心衰高风险人群,应在早期管控高危因素,预防心衰的发生;在做好三高共管的同时,对心率及血钾等进行长期综合的管理,以改善心衰症状,降低死亡风险。 虞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