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尤 今
阿治的父母早年离异,他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
母亲浑身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家内家外各种繁琐的事务全都一手包揽。白天,她在制衣厂当主管;下班回家,把犄角旮旯打扫得纤尘不染,把衣服洗得暗香氤氲,还能在阿治傍晚归家前准备好两菜一汤。
阿治给母亲起了个可爱的绰号——“闪电侠”,他笑着说:“事情一发生,还没等你眨眼,她就已经把一切都打理得妥妥帖帖了。”
55岁退休后,“闪电侠”一刻也没闲下来,她到养老院做义工,以娴熟的手艺为老人剪头发,剪得有模有样,让每个人看起来精神焕发,所以,就算要久等,大家也欣然排队。她为寂寞的老人讲故事,她讲得七情上脸,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讲到关键处,她故意卖关子:“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意犹未尽的老人央求她多讲一点,她却斩钉截铁地说:“下回吧!”在老人们失望的嘀咕声中,她起身离开。主管打趣:“嗳,今晚老人失眠,你可得负责呵!”她幽默回应:“我这样做,是在彰显自我价值哩!”随即又正色道:“我给老人留点盼头,日子才能过得更有滋味啊!”
每逢周日,“闪电侠”去慈善机构当义工,烹煮大锅饭菜,她手脚麻利,效率惊人,再繁重的工作在她手里也如糖和盐调入热水,瞬间化解,她也因此成了团队的定心丸。
阿治去看她时,只见她站在炽热的炉火前,锅铲翻飞,汗水如蚯蚓般蜿蜒,衣衫湿透。阿治心疼她的辛劳,劝道:“妈妈,难道您就不能把日子过得轻松一点吗?唱唱歌、散散步、看看电影,喝喝下午茶,多好啊……”母亲不耐烦地打断他:“那些活动,我都不喜欢呀!我想按自己的方式过日子,你就别管吧!”
是是是,每个人对快乐的诠释不一样;阿治看母亲忙得充实,便不再劝阻了。
去年,72岁的母亲确诊早期直肠癌,住院治疗。阿治任职于跨国公司,常需出差,无法时刻侍奉在侧。母亲出院后,他不顾她的反对,请了个帮佣。
母亲复原得很快,生活重上轨道。然而,有了帮佣后,阿治发现,母亲三餐照煮、家务照做;问起时,她说:“我得活动筋骨啊,不能当个木乃伊。”
两个月过后,帮佣提出辞职。阿治追问原因,帮佣神情沮丧地说:“阿姨什么都不让我做,什么都不让我碰。我炒菜,她嫌味道不对;我抹地,她说不干净;我洗衣,她嫌我不会操作洗衣机;我熨衣,她说不够挺括;甚至,我给花浇水施肥,她也担心我会弄死那些花……你雇我来做工,可是,我却天天闲着没事干,觉得自己像个废物!”
阿治意识到,母亲的无心之举伤害了帮佣的职业尊严。他和母亲沟通,母亲平静地说:“我无意伤她,但我真的不需要她。”顿了顿,又绵里藏针地说:“我什么都能做,你却偏偏要请人代劳,不也是在伤害我的生活尊严吗?”
阿治恍然了悟,“孝顺”这个词儿,是带有双重含义的:一是尽心奉养父母;二是顺从父母的心意,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他接受了帮佣的辞职。笑意如溪,重新在母亲脸上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