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瑶
一曲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大歌如清冽泉水般潺潺流淌,天籁之音绕梁不散。肇兴侗寨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侗族大歌,也正因为侗族大歌,肇兴早已盛名在外: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之一……
从一张航拍的照片看,地处黔东南州黎平县的肇兴侗寨羞答答地躲藏在一个山窝窝里。鼓楼、风雨桥和民居在青山环抱之中,有油画梦幻般的感觉。近年来,黔东南首创了“村BA”“村超”“村T”,肇兴的“村歌”也迅速蹿红网络。用优美的歌声,唱响乡村全面振兴的幸福旋律。自2024年起,“村歌嘹亮”大赛在肇兴已举办多期,覆盖贵州、广西、湖南等地,每期吸引数千上万游客围观。
肇兴侗寨均为侗族,有“千家肇洞”和“侗乡第一寨”之美誉。侗族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百越。侗族大歌有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历史的春秋战国时期,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被誉为“天籁之音”。《贵州通志》记载:“黎平、从江、榕江一带,自古无文字,语言以侗话为主,其语言与古越人接近。”侗族先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其中包括侗族大歌。
2009年,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评委称赞它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它让世界听到了侗族的声音,看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曾在《大歌声里的侗寨》写道:“歌声不绝于耳,个体的生命被这气势磅礴的侗族大歌引入无限,物我两忘,只能用耳朵和心灵去捕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侗族大歌除了歌谣古老外,无论从结构、演唱方式,还是演唱场合均与其他歌不同,正因为它的独特,被誉为绝美的‘天籁之音’。”在没有文字的侗族社会里,“歌养心、饭养身”的侗族人用歌声表达对人生、命运、爱情、道德伦理、内心等等的理解和感悟。在侗乡,有“会说话就会唱歌”一说,这一点不假。歌声伴随他们一生,性格温和的侗族人唱出了精神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唱出了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追求……
黔东南依托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创造了以音乐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品牌IP——“村歌”,依托肇兴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核心场景,唱响了中国乡村美好幸福的好声音,唱出了社会发展新风貌、民族文化新传承、美好生活新向往,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歌声让肇兴再次欢腾。1986年,吴玉莲等9名“蝉姑娘”带去的侗族大歌《蝉之歌》在法国巴黎唱响,第一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7名“蝉姑娘”第一次把侗族大歌《蝉之歌》唱响全国,走进观众心里;2018年,在春晚黎平肇兴侗寨,上千名“蝉姑娘”用侗族大歌向世界再一次唱响……
2006年,来自黔东南榕江、从江、黎平的14位“蝉姑娘”组成的“蝉之歌组合”参加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原生态组银奖和唯一的“观众最喜爱歌手奖”。2023年底,这14位“蝉姑娘”在黎平县肇兴侗寨举办的侗年庆典系列活动中重聚,担任“寻找蝉姑娘”活动的评委。她们不仅再度唱响了《大山真美好》《心中想郎》《蝉之歌》等青歌赛比赛曲目,还评选出了新一代的侗族大歌“蝉姑娘”。一代又一代的“蝉姑娘”在努力传承侗族大歌、传承侗族“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
当年领唱的吴玉莲两鬓已斑白,她最大的乐趣是看“村歌嘹亮”,跟着村里的姑娘在视频平台直播侗族大歌。岁月已老,歌声依然,她以自己的方式在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