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旭
很多年前,应一个征文的约稿,我写了一首“诗”:“山,因为绿色而美丽;水,因为清澈而美丽;云,因为温柔而美丽;阳光,因为温暖而美丽;人因为善良而美丽。”诗自然不咋的,我想表达的是作为心灵语言的文学与自然有着天然的契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讴歌自然,是写作者的一种天然使命。这种认识,让我与雅安有了缘分。
第一次见到雅安,是路过。烟雨朦胧中,四川朋友指着车窗外,说雅安是全川多雨中心,因而有“雨城”之名,湿润让这里山青水绿,让雅安被国家气象学会唯一命名为“中国生态气候城市”,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核心区百分之五十二的面积在雅安。我于是向往,有一天能深入这多雨的群山,深入这充满了灵异气息的云雾。
也许是心诚所致吧,后来真的得到这样一个机会。那一次,我为雅安又一次发现野生大熊猫的消息所吸引,来到雅安夹金山。一百四十多年前,引起世界轰动的第一只被发现的大熊猫就在这里。保护和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熊猫,保护人与动物共同拥有的这片净土早已是雅安人的一个生活目标。
2003年12月建成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有一千四百多米的海拔,年均气温在21摄氏度左右,处在大熊猫最适应的气候范围。而大熊猫最佳的栖息环境不仅在于自然,还包括雅安人对大熊猫的爱护。
宝兴县两个修路民工在海拔两千两百多米的密林看到一只浑身血迹斑斑的大熊猫幼仔,一见人又转身消失在竹林丛中。立刻报警。派出所民警、保护站职工、附近村民数百人,连夜在冰雪中拉网式搜索,终于在第二天发现了落在一棵云杉树上的熊猫,在风雪中冻了一夜,背上积着厚厚的冰雪,身下垂着一条条鲜血凝结的冰凌,已奄奄一息。被猛兽袭击过的熊猫幼仔多处重伤。抢救从下午2点开始,一直到次日凌晨5点多,终脱离生命危险。随后做了截肢手术。这是世界首例做截肢术的熊猫。一个多月后它学会了走路。
保护基地饲养的熊猫,都是因为受伤或其他原因失去自我生存的能力,由管理人员和当地老百姓从山上救下送来的。其中包括远赠外国的“玲玲”“兴兴”“康康”“欢欢”,以后又有了汶川地震后从卧龙来避难的“难民”,有了从海外二代回来寻根问祖的“海归”。
雅安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占地面积最大的熊猫繁殖科研、野外放归的保护基地,功能最完善、设施最先进的保护熊猫研究中心,全世界最大的熊猫集散地。雅安是熊猫的乐园:人工育幼房,刚出生的小熊猫,嘴角上翘,像在梦里嬉笑;熊猫幼儿园,饲养员将面包递给刚断奶的熊猫,被毫不客气地抓过去,慢悠悠地享用;饲养室外,一只熊猫馋得直流口水,不停地作揖点头;一座一座院落,熊猫们姿态各异,在阳光下散步的从容不迫,正发情的四仰八叉,端坐在斜坡上的,四平八稳地监督坡下猛啃竹枝的……
印象中的熊猫性格温顺、憨态可掬。可站立起来的大熊猫足有两米多高,低嗷、高吼、强吠、尖嘶、呼气、鼓鼻、咂嘴、喘息,个个表示着占有领域、寻觅配偶、抚育幼崽、受到威胁。让人记起它的祖先是凶猛的食肉动物。在两百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一百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剑齿象动物群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今天这个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唯熊猫却一直活下来。熊猫与世无争,却不畏强敌。豹、豺、狼无可奈何。看看院落里两根木头齐刷刷的崭新断茬,就知道它有多么强壮凶猛。这是熊猫基地野化训练的结果。
多少年来,保护熊猫,保护雅安生态,雅安人付出了心血。使雅安成为当之无愧的“熊猫首都”。雅安的活体大熊猫一次次作为和平使者,从雅安走向世界。
雅安人倾心地用平等与真诚与大自然的所有生命交流,质朴地呵护天地万物和谐的本真,奋发地在“川西咽喉”、四川盆地向高原过渡的生态阶梯,建立起了“大香格里拉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