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信息 重逢是否曾相识?
第78版:艺术 2022-08-29

重逢是否曾相识?

王悦阳

重逢《牡丹亭》剧照。

同是临川旧时梦,重逢是否曾相识?所谓经典,不仅是艺术与思想层面难以逾越的高峰,更是民族优秀精神文化的体现。

撰稿|王悦阳

作为中国昆剧最为经典且著名的作品,《牡丹亭》无疑最具盛名。近日,“2022上海大剧院版昆曲——重逢《牡丹亭》”上演。该剧由两位“梅花奖”得主单雯、张军主演,主创团队更是一时之选。

走进剧场,三小时的大戏,其品相与完成度基本令人满意,但肯定之余不免也有些许不足之处,主要有三点。

其一在剧本,如何做到所谓的“重逢”与“解构”?据介绍,作为整理改编,编剧罗周回到原著,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重新破解《牡丹亭》“密码”。其关键点在于两个“梦”,一是杜丽娘之梦,二是柳梦梅之梦,汤显祖在原著中展示了令人惊讶的戏剧结构,涉及时间线的剪断重组与封闭循环这两个极具现代性的叙述方式。

然而,昆剧作为古典戏剧的典型代表,其戏剧结构、叙述节奏自有其传统规律,如何“打破”“重组”,做到移步不换形,出新之余又不伤筋动骨,仔细想来真可谓难矣,何况自《牡丹亭》写成上演之日起至今,几乎没有改变原著叙事结构的成功案例。诚然,一代人有一代人之解读与表达,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汤显祖《牡丹亭》所营造的双梦结构,在今天的戏剧舞台上,的确是可以做成颇为现代的表达,但对于古典、规范、程式感十足的昆曲艺术,则大不应该。从目前的呈现来看,罗周对原著文本结构改动不少,《拾画》里穿插了《游园》,《回生》时又再现了《惊梦》《寻梦》……令不少熟悉传统的老观众感到一时难以适应,深感大可不必如此故弄玄虚。

第二个矛盾在演员,尽管张军与单雯都是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的好演员,也都曾演绎过不同版本的《牡丹亭》,但两人年龄毕竟相差近15岁,无论年龄、形象还是气质、戏路,这对之前从没合作过的舞台搭档如何在舞台上取得和谐,甚至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艺术效果?更何况,张军的长处在舞台爆发力、戏剧节奏的掌控,而单雯则是“南昆风度”的传承者,其唱念规范,细腻婉转,重内心情感与温婉文雅的闺秀气质。两者一浓烈一淡雅,要达到生旦艺术在舞台呈现上的珠联璧合,何其难也。

第三个问题在舞台呈现。该剧服装在颜色与刺绣花纹上,力求对比强烈而式样古典,但用色过重,花纹过多,缺少雅致细腻之感。而舞美设计,则选用了古本《牡丹亭》版画插图的一些元素,如栏杆、轩窗、庭院等。这种表达,极大地限制了演员的表现,须知版画是平面的,而舞台是立体的,而两面巨大的镜面玻璃墙,更是化高妙淡雅的写意为匠气取巧的写实,局限了舞台空间与演员表演的完美展现。

同是临川旧时梦,重逢是否曾相识?所谓经典,不仅是艺术与思想层面难以逾越的高峰,更是民族优秀精神文化的体现。由此来看,上海大剧院以“重逢《牡丹亭》”所希冀打造的“东方舞台美学”品牌,其概念值得肯定,但在舞台表现上,值得商榷。目前来看,“重逢《牡丹亭》”的首演,在舞台品相与完成度上是完整的,但在继承传统与守正创新方面,依旧有不少值得改进之处,最重要的是,主创应对于传统艺术在当今时代的美学呈现与精神追求,具有更强烈且肯定的文化自信,具有现代理念与解读的《牡丹亭》无可厚非,但打破传统规范的昆曲艺术,则大可不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