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雷
李铁终于得偿所愿,成为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史上第32任正式主帅。自从中国足协决定从三位本土教练中选出国足主帅以来,李铁的上任几乎只是时间问题,毕竟李霄鹏和王宝山的资历都不具备绝对优势,且二人没有如同李铁那样强烈的意愿。
李铁并不讳言,自己与中国足协的合同只有半年,截止日恰好是世预赛40强赛最后一战对叙利亚的6月9日。而据李铁本人称,如果实现晋级12强赛的目标,双方的合作还会继续下去。作为外人,我们无法目睹合约原文,而从当事人的口中大致可以拼凑出一个事实——中国足协给予李铁的,是一份有续约选项的短期合同,而非加上解约条款的长期合同。
那么,这两种似乎可以达到同一目的的合同有何区别?区别恰在于中国足协可以在下一次选择中掌握充分的主动权。如果是加入解约条款的长期合同,触发条件通常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成绩,例如“未能晋级12强赛”之类;而带有续约选项的短期合同则未必,既可以是清晰的数据标准,也可以模棱两可,比如难以客观衡量的比赛质量、技战术内容等。换言之,短期合同其实给了中国足协骑驴找马的机会,也充分体现了合同制定者对于李铁并没有给予充分的信任。
当然,李铁不是一个完美的选择——他独立执教不过四年,作为主教练,经历太少,积淀不足;他在作为主帅的短短时间内,曾数次情绪失控,在河北华夏幸福期间曾公然炮轰原国足领队,在武汉卓尔期间则陷入过推搡球童的争议。李铁也有自己的优点,譬如他对于执教国足所展现出的巨大热情,而这正是国家队成员最缺少的气质。而一纸半年合约的背后,恐怕并非是对李铁个人能力的评价,这份蹊跷合同很大程度上应是各方势力角力的产物。
有消息源告知,原广州恒大主帅、同样贵为世界杯冠军教练的斯科拉里,曾在里皮下课后得到了来自中国足球决策层的口头邀约。大菲尔对此非常感兴趣,甚至亲口对外宣称自己愿回中国执教,以示善意。但最终,此事不了了之。从现实局面分析,其实在这个当口聘请外教没有时间障碍——国足40强赛的后四场比赛对手有一个由弱变强的梯度,只要是对中国足球有一定了解程度的外教,有足够的时间磨合队伍,而真正的目标自然是强手如云的12强赛。
但在里皮突然辞职后,外教成了一种政治不正确。如果站在更高维度审视,不难发现,其实现如今中国三大球的主教练已经没有外教的一席之地了。这是一个很真实的现实困境,也绝非是中国足球一家之事。而从近年来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不难得出一个问题,中国足球是中国足协说了算吗?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似乎必须要保持一致,但又有相当的分歧,于是才有了这么一份写满了问号的半年合约。半年后究竟该怎么办?或许也只有天晓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