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吉颁奖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摄
吴金贵颁奖 实习记者 张峻 摄
本报记者 徐杨一凡
“我叫颜俊,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在在一家半导体公司工作;我叫张瑞,毕业于复旦大学,目前在一家投行工作;我叫宋甲杰,2017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现就职于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2019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颁奖主题活动现场,一部名为《育人》的视频短片吸引了台下所有人的目光。看着曾经身为校队前辈的学长学姐们走出校园后如此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各行各业,台下的学生们无不流露出羡慕和向往之情。他们中的不少人很快也将告别象牙塔,面临着关乎人生方向的抉择,在多少有些困惑和迷茫的时刻,视频中的前辈们不仅成为他们的榜样,更是给他们内心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对在球场上摸爬滚打过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五年来,从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的各项赛事中走出了数以千计的学子,他们在毕业之后进入了不同的行业,有的成为了IT精英,有的在著名律所工作,有的披上了白大褂,有的当上了体育记者,还有的做了基层教练,回归足球本身……看似不再有交集的人们,却因为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而永远交织在一起,哪天偶然相识,聊起过去,说不定就恍然发现,“噢,原来我们曾在一片场地上踢过球。”在他们心里,大足是一份记忆,是一张标签,更是一种默契。
“大足赛带给了我希望和自信。”是夜,被邀请担任颁奖嘉宾的曹杰感慨道,他曾是上海杉达学院足球队的一员。时光如白驹过隙,大学生涯转瞬即逝,每一个曾经踏上大足赛场的学子在回忆青葱岁月时,都不会忘记那些年足球教会自己的事。“足球给我带来很多正能量,有冲出上海赛区的喜悦,也有错失冠军的遗憾,但最重要的还是足球带给我的不可磨灭的青春记忆。”如今依然以联盟裁判和东华大学校园组教练身份活跃在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各个赛场的徐强强说,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的赛事贯穿了他的青春,未来还将继续参与他的人生。
徐强强是幸运的,他抱着足球从校园中走来,又带着足球回到校园中去,把大足精神传承给更多热爱足球的学生。而那些离开校园、走上社会的大足选手,大多也没有把对足球的热爱丢到一边,有人每个周末都会熬夜看比赛,有人把下班和朋友同事踢会儿球作为消遣,也有人还时刻关心着校队与联盟动态……对他们而言,曾经在大足赛场挥洒的汗水、流下的眼泪、喊出的激情,都是记忆中难以磨灭的一部分。毕竟,爱足球,是一辈子的事,而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为这份爱的扎根,搭建了一个最适宜的平台。
当我们在畅想未来能有从校园走出的职业球员时,不要忘了,有许许多多热爱足球的学子已经从高校步入社会,他们将继续向身边的人传递足球的快乐,让更多的人了解足球、关心足球、爱上足球。发展中国足球事业,从来不只是培养职业苗子这么简单,更浓厚的社会足球氛围、更丰富的足球产业、更专业的足球资讯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这正是体育育人的力量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