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
副总编辑体坛网总编辑
马德兴
中国1997年龄段国奥队果然不出意外地以两连败的成绩,成为了此番第四届亚洲U 23锦标赛暨2020年东京奥运会预选赛亚洲区决赛阶段比赛中率先被淘汰出局的队伍。当然,让那些有“阿Q精神”的人能聊以自慰的是,一直备受国内球迷所推崇的日本队也在同一天以两连败的成绩,在被淘汰的道路上做伴中国队。国奥队无缘东京奥运会,再一次引起了外界的热议,但实际上,不管如何惨败,四年前在多哈进行的第二届U 23亚锦赛上,中国1993年龄段国奥队被淘汰时的各种小结、总结,翻出来,改一下时间、改一下名字,文章依然适用当下!
由于事先已经做好了足够的思想准备与心理准备,因而当国奥队两连败提前出局时,我已经没有了那种愤怒与悲伤,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然。这些年来,中国足球一直在非主流、非核心问题上浪费时间,很少在本质问题以及核心话题上有过真正的突破。足球运动的本质与核心就是“竞训”,也就是训练与竞赛。任何一名世界级的球员,首先是要确保有高质量的、大强度的训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参加高水平的比赛,在比赛中提升与发展。中国足球这些年来每况愈下,根本原因就是“竞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训练水平低下、训练质量不过关,即便是起码的“量”的积累都没有。
譬如,我们常说的竞技体育的“一万小时”理论,在足球运动项目上,想要成为高水平的运动员,一名运动员至少需要经过八到十年的培养,累计竞训时间至少要达到1万小时,平均一年在1000小时左右,一周则至少20小时,平均一天则需要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这是基本的时间。在确保了时间的基础上,还需要确保高质量、高强度、高对抗。仔细看一下我们的运动员连每天基本的竞训时间都无法得到保障,何以能够再谈“质”的问题。换而言之,要改变中国足球落后之现状,首先需要着手去解决的乃是竞训问题,以此为切入点。
可是,回顾过去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们除了谈“待遇问题”、谈“体制问题”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效果却并未像外界所希望的那样。相反,中国足球的人才却日渐萎缩与下滑,特别是,青少年队伍在国际大赛中的成绩反而不如以往。究其原因,根本一条恐怕还是没有围绕着“竞训”这个核心而展开,很多都是非主流问题。
竞技足球包括竞技体育说到底是需要“硬碰硬”的,并不是在小结的时候拿出一些漂亮的数字就可以解决根本性问题。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说,中国足球的最根本的问题就“缺练”!看看这次国奥队在奥运会预选赛上前两场比赛中的表现,不管是个人能力、个人技术、战术的理解以及战术的执行,与亚洲诸强的差距越来越来,甚至连最基本的体能问题都差了一大截,60分钟之后完全就跟不上对方的节奏,所有这些,何尝不是“缺练”的结果?
当中国足球开始不断谈论“竞训”、将根本与重点转移到“竞训”之上,而不是空谈“体制与机制”、“市场化”等问题之时,或许中国足球就真的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