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目前人事关系仍然在山东鲁能的郝伟而言,他在选择球员方面饱受质疑
三场零进球,中国国奥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奥运会预选赛的征程,1997年龄段的球员也就此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对于这支国奥队的很多球员来说,这次奥运会预选赛是他们的成人礼,以他们的基本功和技术能力,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将肯定不会再披上中国队的战袍。从最初的“我要上奥运”,到后来的U23政策,以及再之后的军训等,这一批队员经历了中国足球的乱政,而最后时刻希丁克的下课,以及郝伟的仓促接任,完全推倒重来,则是对这支队伍的最后一击。中国足球的年轻一代差吗?是的,确实很差,但是他们是否差到了在奥运会预选赛上,连个进球都不能完成的地步呢?这或许是所有人应该深思的问题。
专题撰稿 特约记者 坦特
除了国奥队自身的不足之外,这届奥运会预选赛,国奥队也没有受到裁判的任何“照顾”,三场比赛被吹了三个点球。在首战和韩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开场就被对手越位攻入一球,但是被VAR吹出。随后张玉宁被踢伤,裁判更是没有表示。次战和乌兹别克的比赛,国奥被吹了两个点球,而第三场对阵伊朗的比赛,朱辰杰一次解围,更是被莫须有吹罚点球。
尽管这一届国奥队整体实力不济,输球的根本原因不能归结于裁判。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至少对“裁判”工作方面,中国没有做到位,或者说最终在比赛中的得到,和国家的付出不成正比。众所周知,为了能够助推中国足球事业,在张吉龙离开亚足联后,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一直都在亚足联方面斡旋,并在足球外交方面努力。经过多重努力和公关,去年8月开始,杜兆才出任亚足联裁委会主席,当时被认为是改变了“朝中无人”的情况,是中国足球近些年在足球外交上的重大胜利。
然而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足球整体羸弱的情况下,即便是足球外交也没有改变比赛的结果,最终吃了裁判的亏。事实上,中国球迷也并非是希望凭借裁判的偏袒、照顾最终取得比赛胜利,但可以肯定的是,谁也不希望在国际比赛中吃亏,被裁判故意刁难。而这一次在奥运会预选赛上,至少中国队感受到的外力,没有从正面助推球队。
“半成品”就出厂,各种不合格
在中国和伊朗的比赛进行期间,因为中国队进攻寥寥,伊朗队的门前落下了数十只麻雀在草坪上啄食,有人用门可罗雀来戏谑这支国奥队的羸弱。事实上,中国国奥队在这届比赛中的表现确实不甚理想。过去几年之间,总局和足协之间不断博弈,造成这支队伍在过去几年建队思路上的混乱,造成了球队直到要比赛时,都没有成型的技战术打法和成熟的进攻套路,和乌兹别克斯坦队比赛时,中国队战术角球的失误,不仅仅是球迷们吐槽的段子,更是这届国奥队比赛混乱的缩影。
球队混乱的背后,反映的是队员们的不知所措。在郝伟短短三个月的执教下,国奥一直在不断试阵,而郝伟最终选择出场的队员,并非是在联赛中证明过自己的球员,而更多是自己熟悉的球员。在用熟不用生的原则下,效力于山东鲁能的很多队员得到了重
用。
从没有中超联赛出场经验的黄聪,成为了国奥队的场上核心,他在中场不仅发挥平庸,更重要的是缺乏职业联赛经验的他,在场上缺乏队长应有的气质,紧张、匆忙、慌张、不自信,并很快也带给了全队。而同位置上,在联赛中出过场的尹聪耀、曹永竞、吴伟和高天意则根本没有获得出场机会。在黄聪体力不支时,郝伟换上了来自鲁能的田鑫等球员,同样缺乏进攻组织能力,并且他们同样在联赛中鲜有出场时间和机会。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后防线,在此前预选赛表现不错,并且在申花有良好表现的蒋圣龙被陈蒲替代,而迪力木拉提、阿布都海米提两位俱乐部的主力,也被鲁能的赵剑非替代。
这样的用人背后,作为目前仍然人事关系在山东鲁能的郝伟而言,究竟是否有其他的考虑则难以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郝伟没有仔细了解过U23年龄段的球员,没有使用好诸如曹永竞、黄紫昌这样在联赛中有着不错发挥、充足出场时间,并且有特点的适龄球员。使用自己熟悉的球员,虽然相对稳妥,但却限制了国奥队的上限。
事实上,这一届国奥队的备战,直到最后一刻还处在混乱之中。直到奥运会预选赛开始之前,关于教练组的合同问题还存在争议。不少媒体纷纷爆料,称郝伟被“临危受命”,但足协却还没有与其签订合同。但据记者了解的另一版本的情况,则是教练组在得知足协给出待遇条件,实际上已经高于原来孙继海执教时的工资之后,继续向中国足协提出了超出预算的高额的薪水要求,并以需要冲击奥运、同工同酬为由向中国足协施压。两方各执一词,在这样的过程中,球队受到了影响。
低谷徘徊,长期集训是否可行?
在国奥队三场小组赛结束后,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看望了全体队员。在和队员们的交流中,陈戌源给队员们提出了两点希望:“第一希望队员们通过这届比赛,看到中国队与亚洲足球强国的差距,回到俱乐部后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第二,你们今后要更加严于律己,你们都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你们还都是未来冲击世界杯的生力军。”
与以往奥运会预选赛结束,国奥队就地解散的情况不同,中国足协目前并没有决定是否让这支球队解散,甚至考虑继续保留球队的建制,以让球员多参加国际比赛,获得锻炼机会。对于这一批国奥队的队员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仅今后很难成为国家队的栋梁之才,甚至在明年超过U23之后,很可能在俱乐部也根本不会有出场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足协也不希望这样一批队员彻底废掉,而是在寻求多种方式,能够让这些队员有进一步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足协内部也希望能够促成更多年轻球员留洋,通过到国际高水平俱乐部去提高自己,在竞争的环境中寻找比赛机会。
关于中国足球后继无人的情况,恐怕还会继续几个年龄段。事实上,这支国奥队中的很多队员,自己也都缺乏信心,但是在目前1997-2001这个年龄段,本身就已经是“矬子里拔将军”。中国足球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一支队伍,一次比赛能够解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未来的2022世界杯预选赛、2023亚洲杯,或许中国足球的低谷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或许每一个人都应该想想,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冲突的时候,应该如何抉择。在中国足球整个行业都面临危机的时候,应该多问问自己做了什么,还能为中国足球做些什么,而不是在这个行业,通过某次机遇得到了什么。球迷的眼睛是雪亮的,真正的足球人最终一定会得到球迷们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