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金信煜:我好想比赛啊
第A04版:申花 2020-04-22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比赛吗?”

金信煜:我好想比赛啊

龚哲汇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陈嘉明

根据申花俱乐部的安排,周一媒体公开训练时间定在下午2点40分。为了占一个好位置,各路媒体提前抵达基地,在健身房内架机器调试设备。让人没想到的是,偌大的房间内早已有人开始热身训练——金信煜俯卧在垫子上,身旁的私人理疗师按摩他的小腿,帮助他激活肌肉。提前半小时进行训练课准备,已经是韩国人保持的好习惯。看到健身房门口区域越来越多的人,金信煜长臂一挥,热情地和记者们打了个招呼。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龚哲汇

韩国炒面+韩式糖醋肉

31岁生日简简单单

没有蛋糕酒水

生日才下个馆子

申花在上海重新集结的第二天,正好是金信煜的31岁生日,那天进健身房前,韩国人正洗手消毒,听到有队友祝他生日快乐,他双手合十表达感谢。“这是我来中国后的第一个生日,非常感谢大家。”当天训练结束后,金信煜难得给自己“打个牙祭”。他和训练师从基地出发前往虹泉路,那里是上海韩国料理的聚集地,两个韩国人找了家餐馆,点了韩国炒面和韩式糖醋肉等传统美食。没有蛋糕,没有酒水,没有其他娱乐活动,金信煜31岁的生日,就算是过了。

事实上,只有生日这样特殊的日子,才会让一向自律的金信煜下趟馆子,吃点平时不太吃的食物。平时训练结束后,金信煜的生活非常简单,基地、家里,两点一线的行程就像普通的上班族。而一到周日,金信煜往往待在家里,依然通过训练保持身体状态。他偶尔会下厨做饭。除此之外,金信煜还特别关心联赛何时重启,浏览相关新闻已是常态,在他了解到K联赛即将在5月重启后,他期盼着中超也能早日恢复正常。

妻子不在身边

回家就视频连线

训练课结束后,金信煜回到家里第一件事,便是和身处韩国的家人视频通话。据身边的人透露,顾家的金信煜每天都会这样做。妻子是舞蹈演员,因为疫情原因,目前和孩子安分地呆在家里,身体也非常健康。此前,身处中国的金信煜在听过俱乐部的说明后,意识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一向顾家的他马上通知家人注意防护,如今不能陪护家人左右,只能每天询问妻子和孩子的身体情况。从去年夏天加盟申花后,离开韩国的金信煜便鲜有时间陪伴家庭。此次结束在阿联酋的冬训,金信煜也是直接随队返回中国。

训练赛 疯狂吃饼进头球

训练后 拉着陈钊练射门

本报记者 龚哲汇

自申花4月13日收队,球队已经进行了约一周多的训练课。虽然之前有球员自发组成小组,提前到健身房训练,但真等到全队集结,训练气氛自然更加积极。对于金信煜而言,能走到户外,脱下口罩,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毫无阻拦地与队友交流,每周六天的训练课已是他最期盼的时光。只要在训练场上,他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足球中,忘却疫情所带来的烦恼。

当天的训练课,崔康熙将球队按位置分成前、中、后三个小队,金信煜和沙拉维、马丁斯、朱建荣、高迪一组,小场比赛更是提高了对速度的要求。就金信煜本人的技术风格而言,他并非以速度见长的球员,尤其是身边配上了沙拉维和马丁斯“两匹快马”,更对比出他的这一特点,但韩国中锋依旧凭借自己的经验,寻求与队友之间的配合,在训练赛中打入几粒头球,更是让场边的媒体回忆起那个疯狂的夏天。而当他错失破门良机后,他会对自己大喊“Easy!Easy!(放轻松)”,接着转头拼抢下一个机会。

在分组对抗中,申花前后场的“矛与盾对决”最有看点。其中,金信煜和冯潇霆,两位曾效力全北球员之间的正面“PK”更是好看。事实上在2017年,广州恒大和全北现代的亚冠比赛上,冯潇霆也曾盯防过金信煜,“冯段子手”甚至还写过微博,调侃这位韩国巨人,“先说昨晚那个防守对象吧,对,就是那个快2米的高中锋,球场上能比我高出快一头的真没怎么见过。”随后又详细地分析金信煜技术特点。如今,这番作战经验用在了康桥的训练场上,也不禁让人感叹缘分的奇妙。而看到昔日对手冯潇霆和曾诚换上了蓝色的训练服,金信煜也非常高兴能有强援加盟球队。

可惜的是,金信煜所在的前锋小组,最终未能如愿拿到第一。结束训练后,金信煜又叫来陈钊,各自加练射门和扑救项目。体能师在中、左、右三个方向向他传球,大约几十轮射门后,韩国人才满意训练量到了,一边感谢队友的帮助,一边慢悠悠地走回健身房。

看到同行的记者,金信煜又问道: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比赛吗?我好想比赛啊……”

保持社交距离,崔康熙“握手礼”改“碰肘礼”

驱车驶入康桥基地东门,戴着口罩的保安从门房间快步走出,一边询问来者是哪家媒体,一边掏出测温枪,给每位记者测量体温,随后他又折回门房间。“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从即日起基地封闭,禁止所有外来人员进入基地……2020年1月29日。”白纸黑字贴在基地大门口,更是反映了俱乐部对疫情的重视程度。几分钟后,记者的车辆才予以通行,“早上球队给了我们准入名单,核实过我才能放你们进去。”

由于球队处于封闭状态,基地没什么人,只听得不知名的鸟鸣声在耳边回旋。停车场的申花大巴许久没有挪动了,蓝色的车身上落了薄薄的一层灰,想必它也正等待着联赛的召唤。偶尔看到保安骑着电瓶车在基地内巡视,不用多说,自然也是戴着口罩的。

快到了日常训练的时间,球员先后驱车抵达基地。透过前窗玻璃,记者们看到球员早已戴好口罩,球员们也相当注意自我保护,有人在车内准备了洗手液,下车前洗洗手,早已成了习惯。

在一线队宿舍楼附近,又有一位保安把守在门口。等差不多到俱乐部安排媒体采访的时间,他才允许记者进入这片球队要地——此前俱乐部有规定,未经批准,与一线队无关的人员不能进入这片区域。就连梯队队员结束训练,也必须绕道而行。

健身房的门口,队务早已准备好了免洗洗手液。室内训练前,队员们做的第一件事是去桌上摁下消毒液的压嘴,再仔细进行一次消毒。教练组成员、队里的工作人员无一遗漏,一瓶洗手液很快就水位下降了。

媒体开放日当天,俱乐部安排了主教练崔康熙、新援曾诚和冯潇霆接受采访。走出健身房,两名球员立即戴上了口罩。当天下午气温升高,加上记者提问了近10分钟,队员的额头上都渗出了汗珠,结束采访后,才得以从口罩中解脱,“为了安全,还是戴上好一点。”两名球员不约而同地表示。如今,“Social Distance(社交距离)”也成了俱乐部几名外援和外教的热词。

主教练崔康熙更是紧跟潮流。按照以往的习惯,韩国老帅往往会和记者们握手致意,而这次他竟主动与几位记者来了个“碰肘礼”。申花在阿联酋进行热身赛时,这个“新潮”的礼仪方式早已被队员们运用,如今崔康熙向弟子们学习,既让采访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又提醒着在场的人不要放松对病毒的戒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