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一平
CBA将于6月20日重燃战火,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趋稳,体育赛事也正在逐步回归正轨。6月10日,上海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组委会在东体大厦举行业务培训。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第三届市民运动会组委会秘书长赵光圣介绍,四年一届的“上海市民身边的奥运会”——上海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也将在近日重新恢复办赛。据了解,市民运动会首批线上赛事将于6月15日正式发布,而线下赛事则会在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下逐步、有序放开。
疫情过后,市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大幅提升,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的意愿大幅增强。据统计,本届市民运动会共有471家公司与社会组织参与竞标,最终有五家单位中标联赛项目,22家单位中标品牌特色赛事活动,160家单位中标竞赛项目市级系列赛。
与往届赛事不同的是,受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市民运动会组委会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率先推出了大量的线上赛事可供市民选择,随着各类条件的逐渐成熟,再逐步恢复线下赛事活动。线上赛事活动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仍然属于线上竞赛活动,第二类叫做展示类活动,第三类则为创新创意视频挑战类活动。
“过去的市民运动会主要是线下赛事活动为主,但今年我们又创新推出了大量的线上赛事,通过两种模式一起推动,我们相信今年的参与规模不会比往届有所减少,甚至可能会动员更多的市民参与我们的活动。“赵光圣表示,未来,线上线下两步走的办赛模式也许会成为一种常态,体育局也将重点发展全民健身的互联网创新模式。
比起第二届市民运动会的65个大项、67个小项,62家单位中标承办赛事,今年的市民运动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种类的繁复上,都比起往届有了很大的提升。据了解,在率先推出线上赛事后,上海市体育局也有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有序地放开线下赛事。“目前,我们正在制定赛事活动的疫情防控的一个指引文件,不久后就会下发到各个办赛单位。”但于此同时,赵光圣也强调,办赛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安全有序。严格落实“一赛事一方案”“一赛事一报备”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赛事防疫方案和应急预案。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体育赛事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危”的背后同样存在着机遇。通过这次疫情,不少“互联网+”的新兴技术被运用到了体育中来,云端赛事的出现拉近了广大市民与运动健身的距离。上海市体育局“危中寻机”,开展线上线下“双模式”办赛,在吸引了更多市民参与的同时,也降低了市民参与体育赛事的门槛,让市民“足不出户”就可参与到“阿拉身边的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