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让市民“零门槛”参与 普陀体育馆升级“智慧版” 致敬这群运动队的“大家长”
第A14版:青少年体育 2020-06-22
当教练就像是当父亲

致敬这群运动队的“大家长”

李一平

周毅(右一)

林志桦(左一)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又到了,这是人们向父亲表达爱意的节日。在体育圈子中有这样一个角色,他不是父亲却胜似父亲。和父亲一样,教练员的每个举动都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我们受伤时对我们细心呵护,在我们犯错时严肃地批评,只为能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在少体校、在运动队、在学校中……这些“父亲”在发光发热的教练岗位上,书写着自己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这个父亲节,同样祝他们节日快乐。 专题图文 本报记者 李一平

基层教练员担起“双重身份”

周毅是杨浦少体校乒乓球项目的总教练,2000年来到这里工作。在这20年里,他向上海市乃至全国输送了很多优秀的乒乓球青年人才,杨浦乒乓小将也在历年的市级比赛中屡屡斩获佳绩。20年间,乒乓球房的训练从不间断,周毅是孩子们的大家长,他悉心照顾着所有人,陪伴他们茁壮成长。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到来彻底打乱了训练节奏。乒乓球房被关闭,孩子们只能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练习,直到6月2日,乒乓球房才完全开放训练。目前疫情的警报仍然没有解除,周毅要求教练们做好严密的防护工作。平时每位教练都会亲自把孩子送到家长手中,工作才算完成。由于家长不能进入训练馆,教练们会把孩子从二楼护送到一楼,等父母来接;如果父母晚到了,他们会带着孩子回到二楼等待,不让他们在外面乱跑,以免出意外。

在平日训练中,周毅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安全。“我们教练就是他们的大家长。既然他们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我们就要做好‘父母’的角色。前来训练的孩子都很有礼貌,他们看见周毅便会停下脚步,微微鞠躬并说:“教练好。”这也是周毅平时教导他们要养成的习惯。周毅希望所有接受乒乓球训练的孩子不仅要打好球,也能做有品德、有素质的人。

当教练这些年,负责杨浦区少体校羽毛球教学的杨寅发现很多家长都会跟他说:“你来跟孩子聊一聊吧,他叛逆,不听我们的话,但你说的他一定听得进。”青春期的“叛逆”在所难免,这也让“教练”这个工作多了一层“家长”的意义。于是,杨寅时不时地就会跟小孩子们聊天,开解他们生活和训练当中的烦恼。

这些聊天中,涉及到最多的话题是兴趣。三分钟热度是小孩子的天性,遇到困难、挫折时,或者面对枯燥的训练时,他们总会打退堂鼓。杨寅很理解小孩子的难处,也帮他们想了很多招,告诉他们可以用很多碎片化的时间去做事情,比如在放学路上、回家路上就可以背背英语单词。

师恩浩荡,父爱如山,教练们不仅在运动场上教授孩子体育技能,在运动场下,他们发挥着“父亲“的另一重身份,为他们排忧解难,指引人生的航向。

青训父子兵衣钵相承

担任基层教练,意味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队员身上,同样会有一部分“父爱”从自己孩子的身上转移到了队员身上,但对于每一个教练员的孩子来说,自己的父亲仍然是最伟大的“英雄”,其中有不少人在父亲的影响下,选择继承衣钵,同样成为一名体育教练。

“记得我还没有真正开始踢球前,就已经在父亲的带领下对足球运动有了最初的了解。”作为上海足坛著名的青训教练林耀清的儿子,小学一年级的林志桦就被林耀清带到了训练场上,观摩父亲进行训练,父亲认真威严的形象就已经深深扎根在了他的心中,退役后他也毫不犹豫选择成为了一名足球教练。

“小的时候可能觉得父亲比较忙,在家里的时间也不多,但等到自己当了教练,才完全理解这份‘大家长’的责任。”接过父亲的衣钵,从一名足球运动员到一名教练员,林志桦也始终牢记着父亲的教诲,以兢兢业业地精神,静下心来投入到工作的细节中去,像培养自己的孩子一样将心血注入到每一名队员中去。

现在,每个周日林志桦都会准时到父亲家里陪父亲吃一顿中饭,在父亲生日和节日时带着他一起“下馆子”。就像父亲培养出徐根宝那样优秀的徒弟一样,林志桦也希望,将来能继续在青训的道路上走下去,把青训的薪火传承下去,培养更多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