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鲁能的股权变更 斯韦思林与考比伦 百年俱乐部折戟沉沙 关于佩特的假设 克洛普英明
第A02版:专栏 2020-07-01

百年俱乐部折戟沉沙

马德兴

《体坛周报》

副总编辑体坛网总编辑

马德兴

吵吵了半天将开赛的2020中超联赛至今依然还是没有等来开赛的确切消息与时间表,和以往一样,各种小道消息、传言满天飞。但这并不妨碍中超联赛最终还是会开打,只不过时间方面无人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的说法,毕竟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各方似乎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小环境与氛围。不过,在等待中超开赛的过程中,从山东鲁能俱乐部传出消息,一心想要打造“百年俱乐部”的他们在昨天(6月30日)与济南当地政府签署了转让协议,说好的“百年俱乐部”不知道是否还会继续下去,又能够持续多久。

记得差不多一个多月之前,记者曾写过一篇关于百年俱乐部的稿子,当时应该是拥有辉煌历史的辽宁足球俱乐部正式被中国足协排除在外,宣告彻底解散。这是一个令人心疼的消息。时隔一个多月之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与济南市人民政府签订鲁能体育股权划转框架协议,这意味着已经拥有22年历史的鲁能泰山俱乐部迎来巨变,当然,没有人希望这次变更会影响到鲁能俱乐部的发展,而且这次变更本身也是顺应当下形势发展的需要。但是,从年初那么多的中小俱乐部宣布退出或者破产,到现在连鲁能这样相对稳定的大球会都进行重组,或者到了中国足球职业化发展重新思考的时候了。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即便是现在,中国职业足坛一直是国企与私企背景俱乐部之间的较量,甚至更多的时候希望国企能够退出,让私企全面主导。这种设想与愿望或许不错,但就现实而言,在中国职业足球短短的不到30年的发展历程中,相对而言最为稳定的俱乐部,恰恰是那些国企为背景的俱乐部。相反,在已经消失了的200多家俱乐部中,绝大多数甚至可以说超过95%以上,都是以私企为背景的俱乐部。为何形成如此鲜明的反差?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在于无论如何,国企相对而言所受到的制约相比要大于私企。

在中国职业足球短暂的进程中,可以简单回顾一下,但凡闹腾出大动静的,几乎无一例外全部都是私企为背景的俱乐部。或者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敢于“烧钱”、敢于“砸钱”,基本都是私企,而且几乎是毫无理性可言。一旦没钱了,退出便成为了接下来的选择。可是,国企为背景的俱乐部虽然可能会被认为是“抠门”,或者是“行动迟缓”,但至少运营相对是较为平稳的,大起大落的情况不算很多。譬如,鲁能20多年来的发展,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而且,从1999年开始所建立起来的鲁能足校,至今依然还在坚持,相比而言也还是培养出了不少球员,在现在的中超、中甲各队中,基本随处可见鲁能足校毕业的球员。而其他以私企为背景的各种足球学校,究竟还存有多少?这一正一反,同样很能说明问题。

所以,这一次鲁能俱乐部换东家之后,下一步会是一个怎样的走势?至少现在还没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过,对当下整个中国足球行业来说,却未必是一个好消息。至于影响究竟如何?还是让时间来给出答案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