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铁杆球迷老板自建“根据地”
第A05版:申花 2020-09-04
店内布满申花元素 疫情期间“送爱心”

铁杆球迷老板自建“根据地”

徐杨一凡

老邵和员工们在疫情期间为社区里的独居老人们送饭

饭店里都是申花装饰 本报记者 徐杨一凡 摄

球迷谱

市光路地铁站往北走上百来米,一家家店铺沿着开鲁路整齐排列,四周是安静的居民区。夏天午后,整条街道仿佛也进入了午睡时间,偶有行人从树荫下匆匆走过。

邵戎的饭店如今就开在这条路上。自从四年前迁至此处,他的饭店已经成为了许多申花球迷的“根据地”,无论是聚餐还是看球,大家都对这儿情有独钟。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徐杨一凡

回忆看球热闹氛围对申花“又爱又恨”

经过口耳相传,老邵的饭店在申花球迷群体里积累了响当当的名气,成为不少球迷的一个“根据地”。

去年足协杯赛夺冠夜,老邵的店里不出意料地坐满了激动难抑的申花球迷,多是从虹口现场结伴而来的,大家在天寒地冻的球场里没庆祝够,又相约来到这里抒发内心的喜悦。晚些时候,时任球队助教的李诚铭带来热乎乎的冠军奖牌和金色领奖服,大家都抢着将奖牌挂脖子上拍照,又是喝酒,又是唱歌,这一待就是到第二天凌晨4点。

这个赛季受疫情影响,中超联赛以赛会制的方式举行,球迷也很难前往现场观赛,于是每到比赛日,老邵的饭店里便总有三五成群的申花球迷前来聚餐看球。

首轮与恒大的比赛是最热闹的,来了百余人,坐了12桌。半年多没有联赛看,大伙儿早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期待,都希望能在热闹的氛围里一起迎接中超的回归。遗憾的是,这场万众期待的比赛,申花0比2输了。“这场的结果大家应该都能接受。”老邵回忆道,“难受的是和大连的那场比赛,真是缓了两天才缓过来。”

老邵印象深的还有和苏宁的那场比赛,当队长莫雷诺打入制胜球之后,在场所有球迷都沸腾起来,大家又唱又跳,一直到比赛结束许久都未尽兴。老邵还记得去年球队客场拿下苏宁后,连夜赶回上海已是次日凌晨2点多,球迷们却都意犹未尽,他也是,挂着骨折的胳膊和朋友们去吃宵夜,大家边唱边跳,还挨个在他的石膏上签名,那阵势快赶上夺冠了。

“那时候感觉申花就是让你又爱又恨,有时候你觉得他们不行了,就给你个惊喜;你觉得他们行了,又马上输给你看。”老邵抽了口烟,笑着摇了摇头,“这也是我们喜欢申花的理由,像人生一样有起有伏。”

疫情期间艰难生存还为孤老送菜

别看老邵的店里如今生意兴隆,半年前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没少受到冲击。不过老邵说,即使在最困难的那阵子,他也没想过“放弃”两个字,满脑子都是如何尽一切努力让这家饭店“活着”,哪怕借钱也要撑下去。

往年春节期间,总是饭店最挣钱的日子,从除夕到年初七,老邵的店里通常能进账百来万。但今年不一样,武汉封城正是新年前夕,全国上下人心惶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更别提外出聚餐了,老邵店里原本满满当当的订单多数都被取消,新年七天,只有以往十分之一的收入。

没客人上门用餐,饭店自然是亏损的,老邵这一亏就亏了两个多月,近50万元,一直到5月才开始保本。“7月的时候开始盈利了,但也比以前少赚一点。”老邵心态很好,“今年能够保本就行了,没想着赚钱。外面好多饭店都倒闭了,我知道有家六层楼的大酒店,从年初三关到了现在,厨师长都已经去机关单位烧菜了,这不是浪费手艺了吗。”

在行业尤为不景气的今年,自己的饭店能渡过难关,老邵很感谢店里的员工们。他原先每个月会有总共20万的工资支出,2、3月份时因为店内食客稀少,没什么工作量,再加上总账入不敷出,他暂时削减了员工的工资,“大家都很配合,轮流来值班,做做外卖,那时候就这样熬过来了。”

经过了这些日子,老邵心里做了个决定,等情况好起来,他要给老员工们分点股份,“这帮员工跟我到现在我也蛮感动的,希望能让他们有种主人翁的感觉。”

年关之前,老邵和员工曾为预想之中的热闹年备足了食材,后来却只能做成半成品在门口台阶上售卖。再后来,老邵想到了另一个主意,“我想到疫情期间肯定有很多独居老人不能出门,小孩也不敢贸然去探望,那么他们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于是,他打电话给附近社区的居委会,拜托工作人员统计一份独居老人的名单,“我说,每天中午一顿和晚上一顿,我这里可以送,反正我们厨师又不能回去,我们自己吃饭也一样要解决。”

就这样,老邵和员工们开始为社区里的独居老人们送饭。到第10天,社区坚决不愿再麻烦老邵了,这项活动只好暂停,老邵也索性给员工们放了假,在饭店门口贴了停业10天的告示。

但老邵自己没停下来,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再加上那会儿人人自危,老邵觉得一闲下来反倒容易胡思乱想,因此他联系社区找了个站小区门口给人量体温的志愿活动,每次站两个小时。

“我一直觉得,做这种事情自己会很有成就感。”老邵慢悠悠说道,“我们申花有好几个球迷协会有时候专门去看望敬老院孤老和福利院的小孩,我也很喜欢去,每次去了以后都有种升华的感觉。”

“这次在门口量体温,好多老头老太看到我们做公益都会说一句’谢谢,你们辛苦了’。他们这一说,我再累也觉得值了,精神上一点都不累。”老邵笑了笑,“不过那会儿站的时候确实是冷啊,哈哈。”

满满申花元素 件件店主珍藏

走进老邵这家精菜坊,最先看到的必是柜台前高高摞起的几十箱申花定制青岛啤酒,箱子上悬挂着一条围巾,用金线绣上了球队三次夺得足协杯冠军的年份。啤酒瓶顶上还摆着一颗印有申花队徽的足球,上头有朱辰杰的签名。据老邵介绍,他的饭店里没少来过申花球员,小朱、李帅、王赟等人都曾光顾此地,而这赛季刚出任青岛黄海助教的李诚铭更是这里的常客。

在柜台内侧的展示柜上,与申花相关的藏品令人目不暇接,有近两次足协杯夺冠后发售的冠军酒,有一线队和梯队签名的足球,有小将徐皓阳的签名球鞋,还有早年间范志毅荣获“中国足球先生”的纪念盘。

老邵的店分为上下两层,一楼主要用以展示菜品,二楼才是大厅和包厢。在上楼的拐角处,一幅书法作品格外醒目,上面写着“申花是冠军”五个大字,这是常来吃饭的球迷朋友送给老邵的礼物。

二楼的大厅是被精心布置过的,四周的墙上贴满了大幅照片,有球员、有球场,也有球迷。正对窗户的那面墙,老邵装了一块巨大的投影幕布,这个赛季难去现场,熟悉的球迷朋友们便没少来他这儿看球。在幕布的两侧,悬挂着满满两排队旗,既有中超的,也有中甲的。

环视一圈,墙上还有不少老赵的宝贝,三次足协杯夺冠的冠军奖牌、去年足协杯队员们在主场领奖时穿的金色外套、前年U17梯队拿下青超联赛冠军后全队签名的球衣,女足姑娘们冲上女甲后的签名球衣等,都被老邵裱起来挂在了各个角落。

最初开饭店的时候,老邵没想过要装饰满申花元素,直到2015年一次机缘巧合,很多球迷朋友开始在他的饭店里常聚,他便将两个包间改造成了申花主题。2016年,店址搬到开鲁路后,老邵才动了心思,将整个饭店大厅都塞满了自己的珍藏。

太鲜明的特色固然会吸引有相同喜好的人蜂拥而至,也可能在不经意间将另一群人拒之门外,单一的球队元素便是如此。不过,老邵并不在意,他的饭店开在居民区,平日里最主要的客户群体还是周边的居民,他早就凭借自己的菜品和服务在居民中打出了口碑。“我店里有国安的球迷来过,也有鲁能的球迷来过。”老邵笑道,“其实这些球迷和我们关系都不错,大家在场上为了各自的球队呐喊,在场下完全可以一起坐下来喝酒。”

影响周围人爱申花赞助球队征战上超

老邵是“60后”,从1978年世界杯开始就跟着父亲一起看球,他看过王后军时期的上海队,自徐根宝时期便爱上了申花队。

“1995年第一届足协杯的时候我就远征了,当时在南京输了以后灰溜溜地回来了,好在去年报了仇。”老邵回忆道,“那时候看台上管得松,小喇叭都能带进去,我们当时没这么多助威用的东西,厂里借了面红旗就去南京了。”

随后这二十多年里,老邵除了按时到虹口“报到”,也没少远征看球,他最喜欢去的几个客场是北京、重庆、大连和广州。对于他而言,远征是个旅行的好机会,“平时没机会出去玩,正好借着看球的机会顺带玩玩,老婆这里还好请假。”老邵的爱人很支持他看球,有时候会和他一起去现场,“我带她去过韩国远征,也带她去过几次虹口,有几场她看得比我还激动。”

感染了爱人还不够,老邵近些年动起了把员工培养成申花球迷的脑筋,球票成为了他对优秀员工的奖励,“去年有很多星期三的比赛,我有时候就带两个人去虹口看球,他们开心得不得了,还叫我去给他们搞球衣。”

从前在闲暇之余,老邵会和朋友们踢踢球,他组织了自己的业余球队,每次都能有三十多人出席活动,大伙儿基本每周一聚,踢完球就来他的饭店小聚一顿。除此之外,他还赞助了一支以球迷会成员为主的球队,由郑科伟带领参加上超联赛。

不过,自从去年检查出冠心病,他便不再下场,改当起了主教练,“我不能剧烈运动,万一出了点事不就是害别人了,对吧?”

今年6月,老邵还主办了一场四强赛,几支申花球迷组建的球队聚在一起,图个开心,“比赛还蛮正规的,裁判什么都有。我们拿了个亚军,奖杯都是我去采购的。”老邵说道,“现在天太热,踢不动,等年底我们还要搞个八强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