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李一平
众人拾柴火焰高,合力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近日,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又添新成员,35家社会体育组织被授牌成为“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新一轮“上海市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的评选情况也正式公布,进一步形成了三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补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量的格局。
多年来,上海市体育局对体育社会组织以“开放、引导、扶持、服务”为工作切入点,不断夯实社会力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根基。在这次获评“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的社会体育组织中,社会力量的办训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中不仅有例如诸韵颖、邹市明这样的退役运动员创办俱乐部,也有像上海全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样由退休教练员创办的俱乐部,更多的还有类似奉贤超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样由体育爱好者创立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除了办训主体外,办训项目上同样非常多元化,既有大众喜闻乐见、市场化程度高的乒、羽、网三小球,也有不少冰雪、攀岩等小众新兴的体育项目。对于这些不同项目的社会体育组织来说,获评培养基地的称号有着各不相同的意义,但都有着同一个目标:培养更多更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兜兜转转了一圈,发现还是放不下足球,就回来希望能尽一份力,办青训同样也是我梦想的一个延续。 ——纪斌
“办体育青训是梦想的延续”
上海不少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的创始人都是运动员出身,从事青训工作,不仅是对于体育那一份独特的情感,同时也是一次梦想的延续。和孙吉、诸韵颖一样,作为此次获评“上海市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的上海优体青训董事长纪斌曾经就是上海足球一线队的成员。后来因为伤病纪斌不得不提前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退役后当过厨师,也开过公司,最后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纪斌又回到了曾经熟悉的足球行业,开始做青训工作。
“兜兜转转了一圈,发现还是放不下足球,就回来希望能尽一份力,办青训同样也是我梦想的一个延续。” 2012年,纪斌正式注册成立上海优体足球俱乐部,发展至今,优体目前已经有了近3000名青少年会员。
“中国足球真正要发展提高,必须要把足球人口数量提上去。这也是我们现在做的事。”除了热热闹闹地吸引了不少的青少年会员,成功拥有了一定的“塔基”以外,优体在专业化的培养上同样有更高的追求。去年,纪斌还邀请了在上海队时的前辈李中华出山,一同为上海培养优秀的足球人才。
去年,拥有80多位教练的上海优体足球俱乐部已经与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港足球俱乐部达成了合作,共同来打造上海师范大学的足球文化,同时为职业俱乐部打造一个青训营。优体已经开始向职业队输送球员,未来要让后备人才的质量更高,更符合职业足球俱乐部的需求。
和纪斌不同,获评网球项目“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精英基地”的上海市奉贤超越体育俱乐部的创始人赵小鸥则没有那么专业的体育背景。从一名大学的计算机老师,转行经营创办一家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则是缘于女儿的“网球梦”。
2008年时,由于女儿从小对网球比较感兴趣,赵小鸥就想把她送去学习网球。但整个上海兜了一圈,都没找到比较适合的培训机构。既然没有好的选择,赵小鸥便萌生了自己开设一家面向青少年群体的网球培训机构的想法,为更多像自己女儿这样的青少年提供参与网球运动的机会。
目前,上海市奉贤超越体育俱乐部已经与奉贤区的12所学校开展合作,在校园中推广普及网球运动,俱乐部本身也有300多名稳定的青少年运动员参与训练。这次获评“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精英基地”,对于赵小鸥来说是一种认可,是对于十多年来扎根于青少年网球训练的一种肯定。现在,他可以帮助更多孩子实现和女儿一样的网球梦了。作为一名父亲,赵小鸥体会到了更加深厚的获得感。
小县城的比赛我们参加过,电视台组织的羽毛球综艺比赛我们也参加过。以后我们也是正规军了。 ——曾靖
“我们以后也是正规军了”
1999年进入羽毛球行业,2003年创业开始器材销售,2005年开设了上海第一家羽毛球运动专卖店,2009年投资创办了上海当时最大的独立羽毛球场馆,20多年间,上海博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曾靖的生活一直和羽毛球捆绑在一起,现在他又多了一重身份——“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的负责人。
“其实我自己就是羽毛球爱好者,那时候我们经常在中原体育场打球,但由于是国有场馆下班得早,9点钟就关灯打不了了。”于是,原本主要做器材销售的曾靖斥资300万元,在浦东新区双桥路打造了一座拥有30片标准羽毛球场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独立羽毛球场。这也是此次社会培养基地的评选中,专家们看到的最为优质的硬件场地之一,上海市羽毛球队总教练金晨甚至感叹,“这场地比我们专业队的都要好”。
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大,曾靖的心境也有了不小的变化,从最初热爱羽毛球,喜欢在球场上一争输赢,到2015年开始则慢慢有了培养年轻人的想法。于是他开始着手组建场馆的羽毛球队伍。“一开始也不太理想,第一批只招到了七八个小队员。通过借鉴体校的训练手段,博宽每周从最开始的三次训练,逐渐增加到了一周六练。”曾靖还特意拿出了一片场地作为队员的自习室,让孩子可以一放学就到场地,做完作业就可以直接开始训练,免去了回家的折腾。
社会力量办训,曾靖最为烦恼的还是缺少比赛的历练,早些年间,上海市的青少年最高级别赛事都需要运动员在青训中心注册才能参加,无赛可比的情况下,博宽的小队员们只能哪儿有比赛就往哪儿跑。“小县城的比赛我们参加过,电视台组织的羽毛球综艺比赛我们也参加过。”只要有比赛,曾靖就带着队员全国跑。
在社会基地授牌仪式的现场,曾靖拿着刚到手的铜牌,不禁感慨:“以后我们也是正规军了。”按照上海市体育局的精神,社会培养基地可以享受体制内的同等资源,未来各个项目的赛事也会逐渐向社会力量开放。
“正规军”能享受到更好的待遇,但同样要受到严厉的“军规”的限制,曾靖希望未来能真正培养更多的优秀羽毛球后备人才,同时他还有个额外的“小目标”,在下一批次的社会培养基地评选中,可以更进一步获得“精英基地”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