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人在炯途
第A07版:中乙 2020-11-06

人在炯途

——与中能分手不快乐,朱炯“下课”为哪般 徐杨一凡

朱炯这次“下课”是理想主义者遇上了中国足球

朱炯得到最多的评价是“有个性的教练”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徐杨一凡

11月3日深夜,青岛中能俱乐部官方宣布球队换帅。隔天下午,球队前主帅朱炯及其教练团队离开泸西赛区,返回上海。而此时,距离今年中乙联赛开赛才刚刚过去10天。在他执教的三轮比赛中,青岛中能取得了1胜2平的成绩,在泸西赛区的10支队伍中排名第四,仅与榜首的南京枫帆有2分差距。显而易见,朱炯的这次下课不是成绩原因。

去年年末,长期欠薪的上海申鑫距离解散仅差一纸公文,万般无奈下,球员和教练都只好开始寻找下家。朱炯是不愁出路的,几经权衡,他接受了中能的邀请,带着自己的教练团队飞赴青岛,计划帮助这支老牌球队重新登上中甲舞台。

为了更好地实现冲甲的雄心壮志,中能在过去十多个月中对阵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十余名球员官宣加盟,其中不乏原国脚姜宁这样的球队老熟人,也有张家欣、杨家威、石一毅等原申鑫球员,还有陈钊、孙锡鹏、谢锦政几位申花小将。不能否认,中能可以拥有这样一套阵容,朱炯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不过,作为一名没有球队“户口本”的主教练,在引援上“举贤不避亲”的做法随时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轻则落下话柄,重则被人怀疑别有用心。

技战术方面,通过朱炯的调整,中能的训练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球队在史无前例的超长备战期中磨合融洽,多场热身赛发挥出色,球迷和俱乐部对球队本赛季的期望值也因此水涨船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朱炯三轮比赛未有败绩却草草下课,虽有违常理,倒也不难意会。

在青岛中能的官方公告中,并未提及朱炯离任的原因,下课声明只有简单的一句话,遣词用句略显生硬,对于他的称呼也有了微妙的变化,“经俱乐部董事会研究决定,自即日起朱炯及其教练团队不再担任青岛中能足球俱乐部职业队主教练等职务。”而在去年的任职公告上,俱乐部对其使用的称谓还是“朱炯指导”。

与之相应的,朱炯多次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文鼓励自己的团队,匿名展示出了多名队员对自己的感谢与不舍,同时还表示“关于这十个月的经历有太多内容可以聊”。双方的态度如较劲一般,似乎都在暗示这场合作并非和平分手,而是不欢而散。

尽管故事双方没有做出任何公开回应,外界却纷纷揣测朱炯的离任是源于“成绩不佳”和“任人唯亲”。事实上,中乙联赛目前仅进行了三分之一的比赛,中能保持了三场不败,和赛区榜首球队仅2分之差,若仅以此推断球队成绩差劲、无缘冲甲,未免贻笑大方。

正常情况下,主教练对于阵容安排是有着绝对权威的。在首轮与青岛红狮的德比战中,首发登场的前锋孙锡鹏在下半场被换下,此后两轮都未得到上场机会,教练组解释说是因为他的状态和表现都不太尽如人意。在上个赛季,年仅20岁的孙锡鹏同样以租借形式效力朱炯麾下,并且受到了重用,代表申鑫出战了22场中甲比赛,其中18次首发。同样的,与朱炯有师徒关系的杨家威在加盟中能后也至今未能获得表现机会。

事实上,朱炯的下课一点儿都不令人意外,甚至倘若联赛再早些开打,他的任期也势必会更短一些。毕竟,一个可以在赛后发布会上对裁判提出质疑,在球场下对中国足坛怪现象无情炮轰,被自己的球员们称为“球痴”的教练,如果能容许别人干涉自己的用人和战术,那才叫人大跌眼镜。不得不说,中能之前向朱炯抛出橄榄枝着实是一个错误的决策,这位生性耿直又锋芒毕露的上海男人从来不是中能所需要的那种主教练。朱炯有个性,有野心,也有自己独到的足球理念,但他却缺少了许多俱乐部在选帅时更为看重的一项“优点”:有执行力,换句话说就是听话。

在朱炯团队离开赛区后,中能很快迎来了新教练,上赛季率队取得北区第七名的塞尔维亚教头噶沙携助教重归帅位,他在今年早些时候被任命为俱乐部的青训总监。用青岛方面的话说,噶沙的到来令球队“更为团结”。当训练场上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下一轮与青岛中创恒泰的德比战,俱乐部大抵是胜券在握的。

“不敢抢他的球不是尊重他,是你没骨气。”

自嘲“堂·吉诃德”,逐渐认清现实

在离开泸西赛区时,朱炯感慨道:“又做了一回堂·吉诃德。”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外界在说起朱炯时总绕不开“中国足球的堂·吉诃德”和“我们的穆里尼奥”两个称谓,一个是渴望行侠仗义却总是螳臂当车的疯子,一个是做事无所顾忌却往往饱受争议的狂人,似乎确实和在浮躁的中国足球大环境中保持初心、不肯退让,却又习惯有话直说的朱炯颇为相似。不过,堂·吉诃德有勇无谋,所谓的骑士精神全建立在个人幻想之上;穆里尼奥则是个实用主义者,为了胜利几乎不择手段,这些又和朱炯背道而驰。

朱炯的足球理念和个人风格建立在对足球规律的研究之上,他从不惮于展示自己的好学和钻研,对足球保持着一贯如初的热爱,这也是他敢于违逆长传冲吊的潮流,坚持地面渗透的打法,拿平民阵容和顶级强队打对攻的底气所在。也正是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形象跃然而生,即便是在去年申鑫接连败北的阶段,他依然没有做出退让,改选更务实的打法,而是坚持打磨球队的传控能力。这么做的效果自然不会立竿见影,但慢慢地,无论是球队战况还是年轻队员的能力都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

遗憾的是,现实世界从来对理想主义者不太友好。尽管朱炯在过去十几年间始终秉持赏心悦目的技术流打法,但却鲜在成绩上有所突破,带领南昌衡源冲超的那天,是他教练生涯里为数不多的辉煌时刻。后来,关于他的新闻好像不是场内外的出格言行,就是从不同球队黯然下课,“光会说话,没有实力”成了他在一些球迷眼中的模样。

朱炯当然明白成绩的重要性,他自己也说过,“足球可能就是以结果来论英雄”。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显然算不得什么英雄。可当朱炯在实用足球的洪流里坚持美丽足球;当他拒绝妥协,以帅位做背书,鼓励年轻队员训练时抢下“球队领袖”的脚下球,“不敢抢他的球不是尊重他,是你没骨气”;当他不愿抛弃年轻球员而一走了之,并动用自己的关系为欠薪已久的球队引援;当他因不愿任人摆布而毅然卸任……他又分明有着英豪的勇气。

像朱炯这样的教练,需要一个伯乐,需要充沛的信任,需要绝对的话语权,以及足够的时间,只有这样他才能分毫不差地落实自己的足球理念,用小成本打造出一支中国足坛独一无二的球队,并且保证球队在合适的运营模式下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正是为什么他能两度入主申鑫,并且如鱼得水。他与申鑫是相互成就的。只是,当申鑫队已成为历史,朱炯恐怕也得尽快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做出抉择了。就算是切·格瓦拉这样的理想主义灵魂人物,也曾在“忠于理想”前留下了“面对现实”四个字。

当下,现实的中国足球或许容不下理想主义者。

“已经习惯了,能回家‘养老’挺好。”

这些年他变了又似乎没变

当旁观者都没少生中国足球的“气”,亲历者们更是吃够了其中的“苦”。遇到有苦说不出的事情,或是无能为力的时刻,朱炯也失望过,但等情绪过了,他依然能半开玩笑地说句,“习惯了,看几场欧冠就好了。”然后又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足球事业中。

这些年,朱炯已不像年轻时那么“暴躁”了,他喝茶、玩香,甚至会诵读经文,试图在足球以外用慢节奏的生活找回自己内心的平静。一改以往在教练席的盛气举动,朱炯渐渐习惯了在比赛中沉默地坐着,战术安排的话都交给助教刘寅涛去传达,这也曾引发过部分球迷的不满,指责他在球队战绩不佳时无所作为。面对这些误解,朱炯很少再去解释什么,唯有一次,当球迷向他“爆粗口”,他无法忍受地想要冲向看台,大有干架之势,好在最终被助教和球员拦下。

球迷看不到的是,一旦下了场,朱炯总会逮住球员告诉他们有哪些不足应当如何改进,这样的画面出现在球员通道里,在电梯里,在餐厅里,几乎遍布每一个角落。而在训练场上,朱炯和与教练席上的自己简直判若两人,对于不满意的细节,他会破口大骂,这让不少球员有些胆战心惊。

某种意义上,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朱炯没有变,但作为主教练的朱炯其实一直在变,毕竟这么多年摸爬滚打下来,他早就对人心与世事有了不同的理解。回上海之后,朱炯并没有立马对未来做打算,以后的事以后再想,至少现在他能先回到温暖的家里好好休息一阵了,“回家养老挺好。”他笑道。

年仅36岁便独当一面出任职业队主帅,在合适的环境中几近创造奇迹,彼时的朱炯意气风发,大有前途。可惜,自从第一次离开申鑫后,朱炯好像总是缺了点运气。尽管放在世界足坛,依他如今47岁的年纪依然能有很多翻身机会,但在这里,他可能经不起再一次的折腾了。

值得玩味的是,本周,青岛的另一支球队在同样是上海教头吴金贵的带领下保住了中超席位。时至今日,不少当地球迷已然将黄海视作了城市足球的代表,而从中超沦落到第三级别联赛的中能,似乎正在一点一点被淡忘,这一点,朱炯也无法改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