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隐患的比例达到33%;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不足30%;还有人上了十多年体育课,却没能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这些发布于今年的数据,让不少人忧心忡忡,不仅忧心于“祖国的花朵”现在时的状态,也对全民健康的前景生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儿童与青少年,如何才能让他们身心投入地科学运动起来呢?保障校内的日常锻炼时间,提高体育科目在考试中的占分比重,这些都是正在推进或试点的办法,不过——其实家庭中也蕴含着非常大的潜力。如果家长们能以身作则当起孩子们的体育引路人,这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运动基因”能量大
37岁的何嘉亮是一位“佛系家长”,尽管也替儿子报了课外辅导班,但每逢双休日总会尽可能陪他“疯玩”一天——体育运动是这父子俩最喜欢的亲近方式。
“衣服脏了,不当心摔跤了,这都没事,重要的是让身体得到锻炼,同时心理上也释放一下。小孩子天生就是喜欢玩、喜欢动的,整天把他拘在书桌边,劳逸不结合,哪来的效率?”何嘉亮说,自己跟儿子可算是彼此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早两年,为了以身作则,他重新拾起大学时的跑步习惯,如今不仅身材变好了,还成了申城及周边地区路跑和越野跑赛事中的常客。而何嘉亮的儿子受其带动后,医院去得少了,体育成绩有明显提高。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何家父子一大早就驱车赶往位于青浦区的东方绿舟,小小何去参赛,何嘉亮则是去现场给儿子当专属教练、摄影师和拉拉队的。“这场斯巴达勇士赛的儿童专场,小小何期待很久了。去年他看我参加过一次斯巴达成人赛,觉得超级酷,当时就嚷嚷着想参加。没想到今年因为疫情,儿童专场来得这么晚。”
8岁的小小何,这回他参加的是7-9岁组的比赛,在全程3.5公里的比赛中,他完成了全部17个障碍的挑战。虽说最后的成绩并未名列前茅,但对这个小家伙来说,他已经有了更大的“野心”。“以后我还要参加成年组的比赛,跟爸爸一起挑战泥浆和障碍。”
对从北京赶来参赛的安杰父子来说,这片赛场则给予他们另一份收获。由于之前已在北京参加了两站儿童专场,再加上这回在东方绿舟的比赛,安杰的儿子就获得了一枚期待已久的三色奖牌。“这回来上海,看他都会提前写完功课、独立整理行李,还记得把需要预习的课本也随身带来,真的感觉孩子自律了很多。他已经渐渐能把在运动场上学到的经验和规律、面对挫折的调整都用到生活场景中了。这份成长的意义真的一点不亚于课堂。”安杰说,等到疫情完全退去后,他希望能跟儿子有更多运动对话。
亲子赛儿童赛正“吃香”
根据美国密苏里大学去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在众多可能对该国青少年造成影响的因素中,“家长对孩子运动习惯与技能培养的作用非常显著。”其实,即便没有这远隔重洋而来的报告,通过生活实践,也已经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家长是孩子最好的体育引路人”。
在不少原本以成年人为绝对主角的群众体育赛场上,亲子赛、儿童赛等元素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添砖加瓦到赛事结构中。其中,最受欢迎这里面,既有市场开发团队在推波助澜,也与如今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综合教育、身体素质、亲情相处等涉及儿童与青少年的问题相关。
已经有不少年轻家长意识到,中小学阶段既是需要孩子在学业上“海绵吸水”的时候,也是他们为自己身体与心理素质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家长除了要当好负责接送的“司机”、操持饮食的“营养师”、叮嘱勿耽于玩乐的“复读机”外,还得在思想方面有更多的正向交流——一起参加体育运动,这正是能在身心两方面皆有助益的方式。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受疫情影响,不少亲子体育的赛事与活动都改为了线上赛。在距离新年只剩一个半月的当下,有不少家庭在期待,盼来年能有更多现场见的机会,孩子们能在校园氛围之外,以体育运动的方式获得更多与同龄人交流切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