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益唯
这几年,俱乐部因为欠薪无法通过足协注册导致球队解散已经不是新鲜事。今年一些中超俱乐部也陷入了危机。而且,雪上加霜的是,被欠费的不仅仅是中超球员,中超俱乐部同样也被欠费,而且俱乐部讨债并不比球员讨薪容易。
1月22日,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公布了一则公告,将体育之窗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体窗)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其法人代表被限制高消费。事情的起因是,体窗公司欠了天津津门虎前身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2018年和2019年两个赛季的票务权益金1100多万元,去年6月双方对簿公堂,结果体窗公司败诉,但是却一直没有按照判决归还俱乐部债务。
这个合同纠纷中,我们可以看到天津泰达俱乐部经营环境之恶劣。
如此寒酸的经营状况,并非只天津泰达一家。比如,经常征战亚冠联赛的山东鲁能,2019赛季进入了足协杯决赛,位列中超第五名,还杀进了亚冠东亚区的四强,但是这些不俗的战绩,也只能为俱乐部带来区区2000万元的票房收入。即便如此,鲁能俱乐部直到去年股权变更时,还有一笔2019赛季的门票尾款被欠着。
中国职业足球如果只有可观的投入,却没有可观的比赛门票收入,没有球迷真金白银的支持,看似火爆的球市,不过只是海市蜃楼罢了。
此次法院公布对体窗的强制执行令,正好是中国足协要求俱乐部上交“工资表”大限日的前一周。但是,体窗去年已经悄然更换了法人,现法人被限制高消费,说明体窗目前没有筹集足够资金让法院执行。体窗不是第一次与中超俱乐部出现合同纠纷,但还从来没有像这次这么坚决地离开其深耕的俱乐部票务市场。
俱乐部启用中性名,意味着未来中超需要更多元的股权投资和商业赞助。但动辄投资十几个亿的俱乐部讨一点微薄的门票收入都这么难,中超俱乐部是时候要考虑一个现实的问题了:俱乐部的价值到底该如何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