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副总编辑体坛网总编辑
马德兴
今年的中超改变巨大,如果真能因此冷静下来,对中国足球的整体而言未必就是坏事。
过去这些年来,在资本的推动下,不光是足球圈本身,与之相关的各个行业与领域其实都是处在极度“发热”的状态之下。譬如,就网络与媒体舆论来说,过去在资本的助力下,尤其是各个俱乐部以及背后母公司所谓的“品牌部”的遥控之下,各种造势不断,给外界所传达的信息和印象就是:只有钱才能解决中国足球的大问题;搞职业足球,就必须要花大钱,钱花少了肯定没戏。
俱乐部的老板们被 “绑架”,看热闹的也是,甚至不少家长也是看在“钱”的分上送孩子去踢球,而且还不惜“倒贴”,为的就是“赌一把”——等长大了可以拿到足够大的大合同。各种不同阶层、不同社会层面的这种多多少少都有些“扭曲”的心态,或多或少地都影响到了足球在中国的正常发展。包括近期随着各种限制性政策的全面实施,不管是经纪人抑或是球员、球员的家人、孩子的家长等,都是各种抱怨。所有这些,其实都忘却了一个足球或者这项运动最本质的一点,因为喜欢、因为热爱而去踢球。
但是,现在的中国社会给足球赋予了太多、太多的所谓“内涵”,于是,这也就注定足球运动变味了。老板并不是因为自身喜欢而投资足球,球员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投身于足球运动,所以中国足球已经到了必须冷静下来的时候。
冷一冷、静一静,未必就是中国足球的不幸,或许反而会有更符合运动规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