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千名爱心人士北外滩健步公益 让篮球人的梦想得到更久延续 普陀创新体育公共服务新模式
第A15版:上海体育 2021-04-26
数字化应用“新场景”破解全民健身“老难题”

普陀创新体育公共服务新模式

丁荣/李一平

共享健身房

日前,市委书记李强在主持召开城市数字化转型推进座谈会时指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事关上海全局和长远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深化规律把握,强化应用牵引,勇于创新突破,加大制度供给,更加深入系统地把城市数字化转型向前推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运动分小程序、共享运动场、学校场地智能开放、社区体育设施巡检……在普陀区,“数字化”正逐渐融入居民的体育生活场景,一系列体育公共服务的“堵点”得到了切实解决,“智联普陀”的城市治理概念正为市民们提供着越来越便利的体育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丁荣李一平

智慧扫码共享运动空间

不用办卡,没有年费,如果你是一名健身爱好者,那么位于普陀体育馆M层的共享健身房就是你新的选择。在健身房门口,市民只需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小程序,完成注册充值并支付押金,再对准闸机处扫码进入;运动结束时费用从手机端自动扣除,押金则会在出门后1-2小时原路退回。共享健身房每天早上7点到10点为每小时2元,10点到晚上6点为每小时5元,晚上6点到晚上10点为每小时8元,在本市健身业堪称“白菜价”。

即便不请私教,自己锻炼,也能随时掌握自己的健身情况。无人化的管理让健身爱好者能更加专注于健身本身,畅享体育锻炼的乐趣。普陀体育馆共享健身房还拥有专业的管理系统,系统会对用户每天运动数据进行分析、统一规划与管理,如个人每天、每周、每月运动的时长等,通过数据分析,市民还能获得更加科学、合理的运动建议。

共享健身房成为运动健身的好去处,而人气爆棚的篮球场更是少不了市民前去运动“打卡”。但家门口的篮球场总是人满为患,去大型篮球馆又找不齐球友怎么办?普陀区真光路金汤路的共享篮球场,让随时随地打场篮球赛成为了可能。篮球场采用互联网思维经营,现场没有管理人员,采用无现金智能计费模式。社区居民进场前用手机扫一扫智能闸机上的二维码即可入场,还能在手机端随时查看运动场使用情况。

从2008年启动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到2016年推出第三方管理服务模式,再到2018年7月升级2.0版本,普陀区通过“互联网+”的资源整合模式,大大提升了校园体育场地开放的管理水平。据悉,2016-2017年普陀区推行场地开放1.0版模式期间,年平均接待健身居民90余万人次。2018年7月至今,年平均接待327万人次,增长了227%。截至2019年9月底,社区居民办理24.4万张免费健身卡,占区常住人口的19%,其中2万余人每周活动一次以上。

现在,通过微信小程序“我要运动”,普陀区的市民即可一键进出本区的许多学校场地。此外,普陀区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还能实现健身数据动态采集、动态管理,以数字化的手段进一步推动学校场地的有序开放。

智能平台守护健身苑点

2020年,上海市体育局提前超额完成市政府体育实事工程项目,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广受好评,“家门口”的运动场让市民老少同乐。此前,健身苑点设施损坏无法及时维修,后续修理速度慢且影响日常使用的问题一直令市民困扰不已。如今在普陀区,社区健身苑点有了新的“守护者”。

王家迪是一名普陀区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设备巡检维护员,工作内容是每天巡检普陀区的40余个社区健身苑点。每来到一个苑点,王家迪通过“耳听+眼看”,检查苑点内的体育设施器材有无损坏,是否有异响等,一旦发现问题就会及时通过一款叫“约健”的小程序进行在线报修。

不再是通过电话、文件逐级上报来报修,而是设置了专职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设备巡检维护员,打造了相关小程序在线报修,小区健身苑点“守护者”背后体现着“智联普陀”的城市治理概念。除了王家迪这类“专职体育设施巡检维护员”外,还有更多小区居民主动加入社区巡检员的队伍,成为兼职的“守护者”。

运动积分提升健身体验

周末,家住普陀区的刘女士上完一小时的健身操团课,换好衣服又一路奔跑赶往长寿公园上太极拳课,完成两个多小时的运动后,她打开手机在普陀体育“运动分”小程序上完成了打卡,并用获得的积分兑换了一只保鲜碗。“运动能攒积分,积分还能换商品,我现在健身的动力更足了!”

为贯彻落实《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提出的建设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的活力之城,普陀区体育局在2020年8月8日试运营上线了一款叫“运动分”的全民健身小程序。打开这款小程序,不仅能让人坚持每天打卡积分,还能通过发现新运动场所、约好友一起去健身来赢得积分。同时,小程序还能实现在线报名赛事活动和公益培训,用户完成赛事和培训后同样可以获得不同分值的积分。

普陀区体育局通过创立“运动分”小程序,实现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化,有效提升了市民健身参与度,同时还发现了更多辖区内的运动新空间。通过“运动分”用户积极申报运动场地和打卡,普陀区体育局经过现场审核,还发现了不少体育场地面积的新增量。据统计,从去年8月8日上线至今,“运动分”已有5000多名用户,其中用户积分最高的已达2万多分。

看似微型的数字化工程,却解决了许多年来一直困扰普陀市民的全民健身难题。普陀区体育局局长顾薇玲表示,普陀区体育局将继续加强体育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建设,针对市民日常的体育健身场景,进一步整合各项功能,真正实现让市民健身需求能在数字化平台上“一网通办”,更便捷、更高效地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