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客
中年男人最后的倔强,除了要在野球场上穿着象征球队核心的10号球衣,站在既不影响进攻也不妨碍防守的边前卫位置上,用指点江山的气魄和嗓门告诉队员怎么跑位怎么接应之外,还会在欧洲杯开始之后,看着电视里那一片陌生的橙色面孔,一边摇头一边嘟囔上一句,那个时候古力特和巴斯滕可比现在这些小孩踢得好多了。
年龄大了精力不济是一方面,另一个问题,就是欧洲杯好看吗?
至少对我这个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看普拉蒂尼、鲁梅尼格、希福、劳德鲁普踢球的人来讲,到捷克打苏格兰队这场比赛之前,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足球比赛也有“盲盒”的话,或者换句话说,不看队员的脸,随便拉出两支球队,比如把意大利队的球衣,穿到对面的土耳其队员身上,单从打法来看,应该没有什么违和的感觉——更加注重整体和功利的现代足球,正在把球员变成比赛的机器,作为这部机器上的零部件,只要按照设定的程序去运行就可以了,球员的任何一次失误,甚至任何一次违反规定的操作,都有可能成为被替换掉的理由。
也正因为如此,现代足球比赛的节奏越来越快,整体性越来越强,所有球队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跟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没什么两样。曾经的欧洲足坛上,每支强队的身上,都贴着极富个性的标签,德国足球的严谨,英格兰足球的力量,南斯拉夫队的细腻,荷兰足球的张扬,还有如斗牛士一般的西班牙,以及将防守变成艺术的意大利。
现在,不看球衣,英格兰跟荷兰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吗?反正我没看出来。
感谢希克,更确切地说,感谢希克在与苏格兰队的这场比赛中,用一次圆月弯刀式的超远距离吊射破门,让我从这支捷克队的身上,看到了记忆当中的哈吉、苏克还有斯托伊奇科夫,看到了那些可以尽情挥洒着足球天赋的球员。也许他们的核心力量没有那么强,速度没那么快,踢法没有那么先进,但他们踢得足够潇洒足够好看,难道这还不够吗?再说了,不是所有的美学,都非要在前面加上“暴力”两个字吧?
感谢希克,让我对欧洲杯又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