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哥
有时候签合同,总有“不可预见”或“不可抗拒”这一类的条款。当东京奥运会进入倒计时阶段,怎么都觉得处处存在着不可预见……
前天中国体育代表团公布了参加东京奥运会的大名单,巧了,全团777人。
疫情让各种国际大赛几乎一年半没啥比赛,对手情况?自己状态?场地氛围?都不可预见。在我们一个体育圈的微信群里,有说金牌总数36-38块能进金牌榜前二的。也有说金牌大户举重参赛名额限定每个项目每个国家一人,取消往届的双保险。还有个别强项成绩下滑,顶多也就28-30金,七嘴八舌。还有传外国选手疫情下无心恋战的,更有分析没有观众的赛场东道主不占便宜……各种网上消息泛滥。
对于推迟了一年的东京奥运会,确有点“跟着卖盐的逛南京路——咸(闲)操心”。总要去想日本的疫情防控怎么弄?万一这上万人住进奥运村突发疫情咋处理?如果在比赛对抗中运动员接触“携带者”而成为“密切接触者”要不要隔离?特别是先期抵达日本的个别运动员已经有出现新冠病毒阳性的,而这种“德尔塔病毒”变异传染性极强……我这都有点不敢往深里想了,因为暂时还是没看到隧道尽头的光亮。
一直都比较佩服日本人的“活儿”细,但在疫情防控方面,哪个国家也做不到中国的体制优势,因此不可预见的情况就很有可能出现。
不久前遇到一位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指挥者,他分析东京奥运会对手情况就比较客观。历届奥运会,国外选手都是靠“以赛代练”进行备战,因此便于我们掌握对手情况。比如举重,我们该选择哪几个重量级?赛前如何降体重?但是这届奥运会不一样。由于没有奥运会前的热身赛,各国选手都在家里闷头训练,因此真实实力未知。所以这届奥运会不能以过去的经验,过去的备战要求来准备。
就拿乒乓球来说,各路报道都说刘国梁能拿五金,如何如何优势明显。但在竞赛规则上,运动员用手摸球台,对着球吹气将成为“违规”,这都是极其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这种高手对决的赛场,关键时刻吹你俩犯规,你的状态就掉下去了。
东京奥运会还有一星期,不可预见一定很多,真要多准备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