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宇阳
伴随着今年申花落入中超保级组,关于今年球队的总结,现在就可以做起来了。
不要只总结今年苏州赛区的14轮比赛,如果只是简单总结这14轮的得失,这样的总结,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比如,今年的一个表象是,大多数今年新加盟申花的、此前效力中国国内其他球队的内外援,他们的表现作用都没有超过在原俱乐部的最高水准。
阿德里安是如此,巴索戈是如此,吴曦其实也是如此,甚至最晚来的敦比亚也是如此,他来之前是中甲的最佳射手,来了之后到目前一个球都没进。
但当我们把目光往回看,不难发现,这一现象早就开始了。可以盘点一下过去数年里我们引进的大多数内援,有几个人在申花的表现发挥,超过自己在之前俱乐部的平均水准?也别说最高水准,就说平均水准吧。
这期间其实主教练也更换了好几位,如果仅仅是教练的问题,那为什么在几位不同的教练手下,同样的规律都一再重复应验?
造成这个局面的第一个原因,我想可能是因为申花这么几年来,一直没有确定一个属于自己的、相对比较固定的核心阵容、基本风格和打法套路。
过去几年里,申花总是不停地重起炉灶,没能把任何一种风格打法坚持超过两个赛季。而球队在更换教练的时候,并没有想清楚战术风格是否能得到延续。比如最近一次换教练,2019年,申花从之前的西班牙教练换到韩国教练,两种完全不同的足球风格,必然意味着重起炉灶。
当你自己有了一个已经成型的基本打法之后,按照这个基本打法的需求,找来新来的球员,才能更快地融入球队并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今年现实就有。长春亚泰从韩国找来的34岁巴西外援前锋儒尼奥尔,他第一阶段比赛为长春亚泰进了11个球。
这个外援如果到了申花队能进这么多球吗?恐怕连一半都达不到。那是申花球员个人能力没有长春亚泰强吗,应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