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冰
中国足协这次会出尔反尔吗?
在上个周末,当外界有传出“中国足协下发文件暂时解除中超、中甲三家俱乐部的转会禁令”消息的时候,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
在被曝出的足协竞赛部下发给俱乐部的邮件当中,来自中超的武汉长江队和重庆两江竞技队,以及中甲淄博蹴鞠队被暂时解除转会禁令——在此之前,因为拖欠教练队员以及俱乐部员工薪水,这三家俱乐部被列入了中国足协禁止转会的“黑名单”当中,也就是说,在解决全部欠薪问题之前,三支球队都被剥夺了引进新的内外援的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在包括诸多国脚级别的球员以欠薪为由,向中国足协申请“自由身”的情况下,今年4月初,中国足协、中足联筹备组召集中超、中甲和中乙联赛俱乐部召开线上会议,并且下发了《2022赛季中超、中甲、中乙联赛相关工作的通知》,公布了2022赛季三级联赛准入俱乐部名单。在这份名单中,包括四支升班马以及重庆队和武汉队在内,即便带“病”(欠薪)参试,依然全部通过了中超联赛队准入审核。
按照圈内人士的说法,中国足协之所以对武汉、重庆和淄博蹴鞠三家俱乐部“网开一面”,是因为他们向中国足协递交了解决欠薪问题的“一揽子计划”——同样是在4月初的职业联赛会议上,中国足协对所有存在欠薪问题的俱乐部明确要求,在2022年7月31日前解决欠薪不低于总额的30%,在2022年10月31日前解决欠薪不低于总额的70%,在2022年12月31日前解决全部欠薪。而上述三家俱乐部则承诺,会在今年7月31日前解决全部欠薪问题。
对中国足协和中足联筹备组来讲,在各项管理制度早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出手帮助陷入困境的俱乐部,多少有些无奈和不得已。虽然到目前为止,新赛季中超联赛的具体开打日期以及赛区还没有最终确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年内完赛”和“打满34轮”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先把联赛踢起来”已经成为了必须实现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球队说“不玩了”,并选择退出,由此带来的影响,显然是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职业足球联赛难以承受的。
此外,从对一些遭遇欠薪球员“自由身”身份认定的变化当中不难看出,作为职业足球联赛的主体和参与者,俱乐部这次成为了首先被保护的对象——至少在2022赛季,中国足协希望通过准入审核的18支中超、17支中甲和22支中乙球队“一个都不能少”,或许这也是武汉、重庆和淄博蹴鞠三支球队的命运已经从“死刑”改判“死缓”的主要原因。
受新冠肺炎疫情、当下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以及投资人主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过去的两个赛季,随着大牌外教和外援的离开,曾经两次夺冠的广州队如今却在亚冠赛场上,变成了任对手宰割的“鱼腩”,这也是处于寒冬之中的中国职业足球的最现实的缩影。在“活下来”成为首要目标的前提下,无论是中国足协,还是中足联筹备组和中超中甲球队,选择这样一种不太被外人理解的“抱团”方式进行自救,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