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篮5号》中饰演林洁
《铁道游击队》中饰演芳林嫂
1958年,话剧《第十二夜》演出后,周恩来总理上台与秦怡握手
5月9日凌晨,“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在上海逝世,享年100岁。在充满传奇色彩的八十余载艺术生涯中,她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她是《女篮5号》中的林洁,是《铁道游击队》中的芳林嫂,也是话剧《第十二夜》中的安东尼奥和薇奥拉。在秦怡塑造这一个个角色的过程中,其实也有体育天赋在推波助澜。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电影《女篮5号》
我国第一部
体育题材彩色电影
《女篮5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体育题材的彩色剧情片。该片通过一名篮球运动员的生涯、与恋人经历的悲欢离合,与整个社会时代的变迁结合在一起。而这部电影也正是秦怡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女篮5号》经得起时间检验
当时,谢晋导演为了让演员们走入角色,提前两个月就让他们去体验生活。在这样的安排下,秦怡和当时与她一道的演员们住进了当时的北京工人体育馆。每每回忆起这段经历,秦怡常会感慨“哪能忘得了啊”。
作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它可是在不少人记忆中都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女篮5号》的摄制组成员和演员就算得上是它的首批来客。
“那时体育馆的房子还没有完全盖好,篮球场刚刚完工,我们十几个‘女篮队员’就住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面。每天的作息时间完全与运动员一样。早晨4点起床,然后去练跑步、弹跳、投篮等项目。上午10点半吃饭,吃完了继续热身运动,直到下午4点半用晚餐。那时我们一天才吃两顿饭。尽管电影中我打球的镜头不多,但我还是抓住这个好机会过了打篮球的瘾。”自小爱好运动的秦怡曾如此回忆道。
在入戏感觉最好的时候,秦怡觉得自己与剧中的队友们已经成为了一支队伍。“和运动员们一起训练,接受锻炼,两个月下来,感觉自己就成了运动员,剧组也成了一支球队。”
很多经典都具有历久弥新的魅力,《女篮5号》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作品。去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携手中国电影资料馆,为影迷带来了全新4K修复版的《女篮5号》。这与秦怡早些年说过的一句话无疑是应和的,“事实说明,《女篮5号》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
加盟上海古花篮球队
《女篮5号》是秦怡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在现实中,即便到了晚年,她也一直把科学运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87年11月11日,由中国篮球老国手吴成章发起的老年篮球队古花队正式在沪成立。之所以取名“古花”,图的是古树开新花的好意头。当时,古花队设了一道年龄门槛,必须超过60岁者方可成为队员。古花队最初的一批成员中,既有陈渭源、徐仲巳、凌克诚等篮坛名宿,也有秦怡、刘琼、乔奇、舒适、岑范等电影界人士。
“当年为拍《女篮5号》,我在‘教练’刘琼的悉心点拨下,练了一阵篮球,现在只要一有机会,我还要在古花篮球队里露一手,并且还要穿上心爱的5号球衣。”秦怡曾在采访中这样回忆道。
常在银幕上扮演坚强女性的秦怡,她在生活中亦是个不服输、不言弃的人。秦怡患过脂肪瘤、甲状腺瘤,摘除了胆囊,还得了肠癌,但她并没有被病魔击倒,反而成为了抗癌名人。在六七十岁健康状况允许时,她会跟老朋友们打打篮球,而在越发上了年纪后,她也会每日花一段时间来活动身体。
秦怡曾分享过如何优雅老去的秘诀。“一个人有四种年龄,自然、生理、心理和社会年龄。人的精神状态不能因为年龄增大而松垮下来,体型不注意保持,装束也不修饰,这不仅会带给别人苍老的印象,自我感觉也会越来越显苍老。”
电影《铁道游击队》
体育优等生克服短板
学生时代的秦怡曾多次跳级,并且即便在跳级后,她还是能获得“三育俱优”的评定。当时的“三育”指的是智育、体育和德育,在回忆这段年少岁月时,秦怡曾表示比较优秀的体育成绩也帮了自己不少忙。
“我先后上过四所小学,就是为了能够跳级念书,小学六年吧,我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其中体育成绩优秀也帮了不小的忙。”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会接触到不少的体育项目,秦怡曾表示自己属于看起来文文静静、骨子里却特别好动的那类人,而下课后的操场就是会让她乐不思蜀的地方。爬竹竿、跳平台、翻单杠、翻双杠……这些通常是男生更喜欢玩的项目,正是秦怡年少时的心头好。“当时的女同学一般都不会去玩这些的,可我就比较喜欢这些,这使我的读书生活丰富生动起来,久而久之也培养和锻炼了我的性格和意志。”
在参演完《女篮5号》后,秦怡运动能力颇为不错几乎成了圈内皆知的事。结果,在接拍《铁道游击队》、扮演剧中的芳林嫂时,她却差点被导演的一个拍摄要求给难住。
在体育运动这件事上,秦怡一直都是有点底气的,唯独投掷类项目却是她的软肋。“导演要求我扔出去的手榴弹(道具)正好落在陈述的脚后跟,真叫我为难,心里没有底,因为在体育运动的项目里,投掷从小到大都是我的弱项。别人都觉得我是体育爱好者,表现也不错,可他们不知道,唯有投掷考试我没有及格过。”无奈,秦怡只得跟导演交底,“请你耐心拍吧,哪次扔准了就用哪次吧。”
虽说给导演打了“预防针”,但就内心来说,秦怡还是想把事情尽可能做好。提前多训练是她想到的招儿,而先生金焰就是她讨教的对象。“平时我有意识地加紧练习扔手榴弹,向金焰讨教扔手榴弹的秘诀。金焰扔手榴弹总能够拿第一。”
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那日正式拍摄时,秦怡眼睛盯着陈述的脚后跟,也顾不上什么姿势了,就把道具手榴弹给扔了出去,谁承想竟正好落在了最理想的位置上。“一次成功,真是出乎我和大家的意料,这下我又成为了‘神投手’了。后来再拍扔手榴弹的镜头,我就自信了许多。”
话剧《第十二夜》
反串挑战还要善击剑
电影胶片记录下了秦怡艺术生涯中的高光时刻,不过,在成为“银幕上的艺术家”的同时,她对话剧舞台也一直热情未熄。秦怡觉得,剧场是一个可以让演员与广大观众直接交流感情的地方,而在她曾参演的剧目中,莎翁名著《第十二夜》又是与体育颇有故情可述的一部。
上世纪50年代,秦怡主演话剧《第十二夜》,在剧中同时挑战了一人饰双角和反串。她既要扮演好安东尼奥,也要演好双胞胎兄妹中的妹妹薇奥拉。“戏里的安东尼奥是男性,我是女扮男装;薇奥拉是女性,可在戏里她女扮男装的时候多,所以我花了许多功夫在舞台上去表演出这两个不同‘男性’之间的区别。”秦怡曾在一次采访中如是分享道。
除了要一人饰双角和反串,秦怡在《第十二夜》中还遇到了另一重挑战——学习击剑。剧中的安东尼奥会击剑,而薇奥拉的击剑水平则属于“花架子”,为了在表演时抓住这个细节,秦怡便在家中给自己开起了“小灶”,而她的先生、有“中国第一代影帝”之美誉的金焰便成了她的私教和陪练。
“击剑这个事情并没有难倒我,因为本来我就喜欢击剑运动,为演戏我对练击剑更有兴趣了。金焰这方面很有才华,还帮我做了一把木头的轻剑,在家里陪着我练。我们在客厅里你来我去的,可总是我输,有时他一剑过来就刺在了我的胸口,但从中我也找到了一个男剑客的气度风貌和特征感觉。上台后我十分自信,演得自如流畅,觉得自己就是风度翩翩的安东尼奥。”秦怡曾这样回忆道。
《第十二夜》上演时,很多观众都被吸引进了剧场,当年周恩来总理也在百忙中拨冗前往。剧目表演结束后,周恩来上台与演员握手,并对秦怡说:“你演男人演得更好啊!”秦怡曾在回忆时感慨:“我真是佩服极了,总理看戏还这么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