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芋汐(后)与全红婵拥抱
从在东京奥运会三轮中拿到的29个10分,到此番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三轮中的9个10分,长了一岁且正经历发育期考验的全红婵,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她。在以0.3分惜败于陈芋汐后,全红婵看着脖子上的那枚世锦赛银牌也还是笑了。哪怕不再无敌,哪怕不再能时刻都展现“水花消失术”,她也会在自己的奥运之路上继续努力。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很自豪能够和自己的队友一起登上领奖台,当然,下次还是希望自己可以更努力地去争取获得金牌。0.3分之差错失金牌207C需要全“背锅”
以仅仅0.3分的极微小差距,全红婵错过了世锦赛金牌,也错过了为自己新添一项成就的机会。在世界跳水史上,仅有1973年的瑞典选手林德伯格和1994年的中国选手伏明霞,曾在女子跳台奥运摘金后又于下一届世锦赛该项目中夺魁。
有点小失落的全红婵是理所当然的第一责任人,更具体一点说,她那个发挥始终有问题的难度动作207C得为此全“背锅”。
在决赛的五轮动作中,如果把全红婵和陈芋汐的207C都去掉,全红婵的四轮得分为355.9分,陈芋汐的四轮得分为336.4分,两者差了19.5分。实际上,全红婵就是在完成第三轮动作的207C后,决赛实时名次由第一位落到了第二位,并且直到比赛结束都没能追回。
一样的情况还发生在了本届世锦赛的预赛和半决赛中。全红婵在布达佩斯跳了三次207C,分别得到64.35分(预赛)、62.70分(半决赛)和61.05分(决赛)。陈芋汐与之对应的三次207C得分则为79.20分(预赛)、94.05分(半决赛)和80.85分(决赛)。
数据传递出一个很明显的事实:这回全红婵输就输在了207C上。
本届世锦赛是全红婵人生中的第二场顶级大赛,作为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的金牌得主,全红婵承认这回自己感受到了切实的压力。“感觉受到很多关注,现场气氛特别热烈。比赛中有那么一瞬间想得有点儿多,第三跳以后就没有分散注意力了。我觉得自己状态很好,就是207C差一些,以后继续努力练吧。”
同时,全红婵也表达了希望能在未来摘金的心愿。“很自豪能够和自己的队友一起登上领奖台。当然,下次还是希望自己可以更努力地去争取获得金牌。”
请出“超神”陈若琳
冠军师徒档正在努力中
在中国跳水的女子10米台上,曾出现过不止一位昙花一现的冠军运动员,在见识过全红婵的天赋后,想必绝大部分人都不希望她成为“下一个”。中国跳水队自然比围观群众更操心这件事,所以在东京奥运会后两个月,拥有“奥运五冠王”和“奥运三朝元老”双重荣誉的陈若琳出现在全红婵身边,成了她的新教练。
在女子10米跳台上,陈若琳是“超神”般的存在。她参加了从2008年的北京到2016年的里约的三届奥运会,在第一届和第二届上包揽跳台单人和双人项目的金牌,在第三届上则是再于双人项目中登顶。通过科学控制饮食来保持形体,这是陈若琳得以常青的关键原因。如今,她则是要以新人教练的身份里帮助全红婵了。
陈若琳执教全红婵,她们成了中国跳水的第一对奥运冠军师徒组合。尽管陈若琳的执教经验少,但她在“如何挺过发育期考验”“如何延长跳台运动员的黄金期”方面却是最有亲身经验和优异成绩的。所以,让陈若琳去指导全红婵,假以时日后,这效果一定更让人期待。
掌握的动作还能丢?
面对发育难题 谁都难以幸免
207C,这个难度动作用中文来表述是“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是全红婵在去年东京奥运会上拿过高分的动作(在决赛中凭该动作拿到95.7分)。如今,它之所以成为“背锅”对象,除了全红婵对其掌握得仍不够牢固外,发育期的来到也在影响她每一次的发挥。
对跳水大项尤其是女子10米台的选手来说,发育期是一道残酷的坎。发育意味着长身高和涨体重,而这两项参数上的些微变动都可能让选手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发生变形。运动员发育得越猛,适应得越不顺利,哪怕再天纵奇才都可能在几个月里从冠军竞争者被逼退到想要放弃的边缘。
一批批运动员快速地代谢,这才是女子10米跳台上的常态。以本届世锦赛为例,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项目冠军张家齐其实也参赛了,但这回中国队派出的双人组合名单已换成全红婵搭档陈芋汐,张家齐只会在非奥项目的混合全能中去出一份力。与张家齐一起退守到非奥项目的还有里约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冠军任茜。
14岁时,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出道即超神”。如今她15岁了,身高长了约10厘米,“如何挺过发育期考验”成了横在她面前的最大课题。另外有一说一,哪怕在去年巅峰状态时,全红婵在完成207C时也有明显起伏。她在东京奥运会预赛时跳砸过这个动作,仅获47.85分;半决赛五轮动作中,207C的得分也是最低的,70.95分;直到决赛时才跳出95.70分版的207C,并有三位裁判为此打出10分。
207C的难度系数为3.3,并非是目前女子跳台中的最高难度动作,但由于需要背向泳池翻腾起跳,且在打开身体的过程中存在定位盲点,所以曾让许多运动员都吃过苦头。“就是各种摔,当时连个录像都没有,也没有可以参考改进的。这个动作我曾在正式比赛中得过0分。”两度在奥运会夺金的“跳水皇后”高敏曾如此分享道。所以,207C会成为全红婵的短板,倒也情有可原。
14岁加冕奥运冠军最实惠的超强加成
全红婵在14岁时便已成为奥运冠军,这将为她接下去的奥运奋斗之路留下较旁人更充分的空间。并不是所有天赋出众的选手都能拥有这份幸运,实际上,若不是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举办,全红婵第一次站上奥运舞台的年纪就不是14岁而是17岁了。
17岁才初登奥运赛场,对一名女子跳台选手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已经在中国队内跌入跳台二线阵营的东京奥运会跳台双人冠军张家齐,她就是最新的一个实例。在人才频出、更迭迅速的跳水梦之队里,年龄、技术、形体、状态……每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成为左右选拔的关键。
全红婵“最年轻”的名号很快会被别人取代,但在拥有年龄先机和业内认可的情况下,她的幸运指数就是会比同侪们更高。
东京奥运会上,全红婵以“水花消失术”技惊四座,同时,她在奥运会决赛中获得的466.2分也成为了女子10米跳台比赛的历史最高分。这个最高分的成就有多惊人?通俗一点讲,往前看前无古人,往后瞧难有来者。
本届世锦赛才是全红婵参加的第二场顶级大赛(第一场顶级大赛是东京奥运会),同时也才是她第三次走出国门(第二次出国是去阿布扎比参加短池游泳世锦赛的表演赛)。对仍旧非常年轻的全红婵,还是请多给她一些用以自我再证明的时间吧。
中国跳水队首金
曹缘王宗源将继续追梦
中国跳水队在本届世锦赛上的首金,来自于男子3米板双人项目。从去年12月冬训开始,都已拥有奥运金牌加身的曹缘和王宗源开始搭档组队,如今顺利到手的这枚世锦赛金牌便是对他俩的肯定。
现年27岁的曹缘,这是他第三次成为男子3米板双人项目的世锦赛冠军,在2015年喀山世锦赛和2019年光州世锦赛上,他的夺金搭档分别是秦凯和谢思埸。而对20岁的王宗源来说,这则是他在世锦赛该项目中的首金入账。
曹缘是一名“板台双修”的老将,已参加过三届奥运会并获得三金荣誉。在已经开启的巴黎奥运周期里,他选择继续追梦。曹缘,他是伦敦奥运会的男子10米台双人项目冠军,是里约奥运会男子3米板的冠军,还是东京奥运会男子10米跳台的金牌得主。如今,他把主攻方向转到了男子3米板的双人项目上,若真能在巴黎奥运会上实现登顶,则将创造一项新的历史纪录。
“能为跳水队拿到第一块金牌,感到很荣幸。虽然金牌拿到了,但感觉有些遗憾,尤其最后一跳不够满意。如果再专注一些,最后一跳顶住,可能结果更好。”曹缘赛后说道。
而对东京奥运会男子3米板双人金牌得主王宗源来说,他则看到了一些两人配对时尚需打磨的地方。“整场比赛发挥比较正常,前五跳很满意,最后一跳失误,回去看录像要总结,找出原因。东京奥运会夺冠后,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也是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的双人项目,这块金牌对我来说很重要。有一些瑕疵,以后比赛中慢慢打磨。”王宗源分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