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雷
武汉长江的风波,似乎告一段落。从俱乐部通过各个渠道放风“被处罚就退出”,到足协在赛前最后时刻同意就武汉提交的“新材料”重新审核仲裁案,最终避免了中超在赛季中出现球队退赛的尴尬。
但这只是临时遮羞。足协此举,无非是捂住了自己的脸,但全身赤裸的伤疤与虚弱,早被周边人看了个一清二楚。
武汉长江此次事发并非简单的欠薪,而是拒不执行仲裁结果,涉及部分教练组与人员的欠薪、某球员的奖金与拖欠其他俱乐部的转会费。该仲裁结果其实今年年初就已出炉,武汉方面也已经接受了结果,否则的话,俱乐部如何能与足协达成延期清偿的谅解计划?也正因为有了延期方案,武汉长江被暂缓执行转会禁令,得以引进多位内外援,搭建起新赛季的阵容班底。
这三部分仲裁结果里,武汉确实已经清偿或暂时解决了一部分,但对剩余部分拒不执行,这并非因为客观困难,而是出于某种主观上的对立情绪。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对整个延期清偿计划采取承认的姿态,却在面临处罚前——这处罚并非追加,而是本该执行的——突然摆出“大不了立马走人”的强硬姿态,又恰好在此时,有了或许可以推翻案情的“新证据”。这一切,实在太过巧合了。
不妨改一句鲁迅的名言——“我们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足球的”。武汉拒不执行的部分,牵涉原中国队主教练在武汉执教期间的团队薪金(并非他本人)。中国足协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拥有多少戏份?我们暂且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武汉长江捏牢了中国足协的骱。
足协不希望看到赛季中再有球队退出的这份心情,被武汉摸得透彻,并借此赢得了一场“阶段性胜利”。之所以只能说是阶段性,因为后续的重审也未必会出现一个令武汉满意的结果;就算这次赢了,谁也不能断言,现下武汉队的投资人能否在足球圈里坚持到明年。“缓兵之计”罢了。
对于每年赛季开启前都有球队退出的中超,在赛季中再失去参赛队,无疑是一件失面子的事。但即使保住这面子,能让中国职业足球在硬着陆中的落地姿势更优雅些吗?言必信,行必果。这是做人的道理,更况且对于一个统管某领域的机构,无视自己制定的法规,后果很可能是毁灭性的。为了保面子而失里子,未来面对更多的仿效者,中国足协又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