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耿
10月30日,是马拉多纳的生日。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市中心,一幅马拉多纳的巨型肖像壁画应时揭幕,纪念这位已故球王。
这幅壁画由41岁的阿根廷画家马丁·罗恩与另外七名艺术家绘制,耗时25天。壁画面积达1600平方米,高45米,接近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的高度,是目前面积最大的马拉多纳肖像,为此耗费了800升颜料。途经此地的行人纷纷拍照留念,来往车辆则鸣笛致敬。
艺术家们这么隆重地纪念一位故人,是故人与在世者的双重荣幸。因为去了另一个世界的马拉多纳需要被人记住,阿根廷人及全世界的球迷仍然需要这样的图腾。
电影《寻梦环游记》讲述了拉美人独特的死亡观: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止,遗忘才是。在电影中,死去的人都会来到亡灵国度,亡灵们过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并无太大区别,他们也会追星、观看美丽的烟花、倾听美妙的音乐。如果亡灵国度的亡灵被人类社会遗忘,甚至亲人也不再祭奠他们了,他们就在亡灵国度永久消失,这次是真正的死亡。
在闪耀的人类群星中,只有极个别的人物或极幸运的人物,能够载入史册。在计算机的记录和存储功能这么强大的今天,是不是人人都不会被遗忘了呢?或许是的,但或许也只是仅仅有所记录而已。
近日,英国著名足球杂志《442》评出了“历史百大球星”,一经发布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相比20年前国际足联评选的“20世纪百大球星”,《442》这次更倾向21世纪球迷们的认知。对当代球迷影响更大的梅西、C罗分列第一和第三,当初为谁是“世纪百大球星”头名争得不可开交的马拉多纳和贝利,即使手握大力神杯都不得不“让位”。
其实,每一代人都以活在当下为重,也许50年后、100年后,等亲眼见过马拉多纳踢球的人彻底离世,马拉多纳就只是一个鲜活于史料中,但与生活无关的传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