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携手开启百亿级体育产业蓝图 市民将有更多健身新场景
第A11版:上海体育 2023-02-13
加快建设申城体育公园

市民将有更多健身新场景

李一平

新虹桥中心花园

甲板公园效果图

为加快上海市体育公园规划建设,促进体绿深度融合发展,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近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体育局、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上海市规划资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市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逐步形成分布较为均衡、服务覆盖面广、体绿深度融合,兼具普惠性和特色化、运行可持续的体育公园体系,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优质便捷的全民健身空间和服务。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上海市民的身边已经悄悄新添了不少各具特色的体育公园,上海在建设体育公园方面又有怎样的“上海心得”呢?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李一平

建设“体育新空间”

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第一次提出“体育新空间”的概念:“推动建设体育新空间,创造体育消费新场景,打造一批地域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的体育服务综合体”。什么是“体育新空间”?参与《规划》起草的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黄海燕表示,体育公园就是一种“体育新空间”。

滨水绿地建起体育公园、废旧码头改造成体育园区……近年来,体育公园作为全民健身的新载体,广受人们欢迎。作为一种新型健身空间,体育公园将体育健身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既集合了各类运动场地设施,又方便了群众就近参与体育锻炼,有效解决了群众“健身去哪儿”等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

在建设体育公园方面,上海有着不少的经验,例如由原本的上海体育场改建而成的徐家汇体育公园。徐家汇体育公园占地面积近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区域内包含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以及率先投入试运营的徐家汇体育公园综合馆“万体汇”。据了解,目前徐家汇体育公园体育馆、游泳馆、综合馆和体育场室外区域实体建筑已基本完工,有氧公园和部分绿化场景初具雏形,上海体育场部分区域和23号线地铁区域现正按计划推进建设施工。其中,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主体结构施工均已完工,近期将逐步面向市民开放试运营。

经过改造,徐家汇体育公园正逐渐成为市民身边体育锻炼的新空间,比起改造前的上海体育场,体育公园的运动场景更为丰富,加上后期还会有更多休闲+消费的设施开发,提供给市民更多体育锻炼之外的附加体验。

因地制宜是法宝

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区将建设至少一座占地4万平方米以上的体育公园。对于上海来说,除了徐家汇体育公园这种大型的改造工程,要新建超过4万平方米以上的体育公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用地基本饱和的中心城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破局完成体育公园的建设,其实之前不少案例已经提供了思路。

例如前不久位于长宁区的新虹桥中心花园完成形象提升,在延安西路与娄山关路交叉口的高架桥下,改造了约2万平方米的公共空间。不仅公园入口从“九曲十八弯”变为开放式通道,还改造和新开辟了总计六片体育场,在3000平方米的空间里打造了四个篮球场、两个足球场,让这一桥下方寸之地变为以球类运动为主题的城市新空间。

上海中心城区寸土寸金,闲置空间的挖掘、更新与利用始终吸引各方关注。2018年,长宁区启动桥下空间更新,此后相继涌现了古北路桥、凯旋路桥、中环北虹立交等多个桥下空间改造案例,从休憩设施、游乐场到户外球场均有涉猎。

此外宝山北上海滨江沿岸将新增的一占地面约15000平方米的邮轮甲板公园。通过文旅+消费新业态导入城市客流。公园建成后,将进一步带动宝山滨江地区的整体性功能调整,逐渐实现从“产业滨江”到“生活休闲滨江”的转变。

因地制宜,挖掘城市的金边银角,就是打造体育公园这类体育新空间的“上海经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