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跑出加速度  展现新气象
第A12版:体育生活 2023-02-13
2023年上海市体育工作会议召开

跑出加速度 展现新气象

丁荣

2023年上海市体育工作会议 王佳斌 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局即冲刺,起跑就加速!去年,上海体育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承上启下,接续奋斗,2月7日,市政府召开2023年上海市体育工作会议,总结2022年全市体育工作情况,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为新一年的发展谋篇布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体育需求,加快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步伐。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3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体育法》正式施行的第一年,是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备战巴黎奥运会、决战杭州亚运会的关键之年。会议明确,上海体育将趁势而上,聚焦重点,围绕服务(Service)、实力(Actual Strength)、速度(Speed)和安全保障(Safe Guarantee)四大关键词,推动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提速增效。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丁荣

优化供给服务

体育设施扩面增量

体育是民生,体育是服务(Service)。

近年来,上海市民的健身需求不断提升,呈现多层次、多元化、高品质趋势。2023年上海体育的首项任务就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让市民健身举步可就。2023年度的体育民办实事项目全面提档升级,将新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0个,新建和改建市民健身步道80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600个、市民运动球场150片(其中羽毛球场100片)、市民健身驿站80个。其中首次新增了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和羽毛球场两个项目,满足市民多样化品质健身需求。

此外,今年一系列老百姓身边的体育设施都将逐步建设。将打造都市运动中心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职工健身驿站,推进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提高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运营效率,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协调推进本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在重大体育设施项目建设方面,将完成徐家汇体育公园整体改造,建成上海自行车馆,基本建成久事国际马术中心。

在群众类赛事活动方面,将安全有序举办2023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办好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打造更多全民健身赛事品牌,指导开展“一区一品”“一街(镇)一品”等赛事活动。在各区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大力发展非奥项目,广泛开展非奥项目赛事活动。

在科学健身指导方面,大力推进运动促进健康,将培养运动健康师,开展“体医交叉培训”,在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推广建立“一人一档”运动健康电子档案。完善社区体育服务配送新体系,全年开展配送不少于8000场。加强线下线上相结合的科学健身指导,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会议明确,开展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必须走融合发展的道路,汇聚市、区、街镇、社区企业等各方力量,协同推进,将深化“体教”“体文”“体旅”“体医”“体养”“体绿”“体农”等融合,持续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全民运动模范街镇创建工作。

强化安全保障

依法治体行稳致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体步入快车道,日益完善的体育法治体系为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依法治体是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能够行稳致远的安全保障(Safe Guarantee)。

在进一步健全体育法治体系方面,上海将高质量完成《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立法,推进《上海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管理办法》等立法调研。完善体育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成立上海体育争端解决中心。建立上海市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抓好行业作风和安全工作方面,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风带行风促作风。坚持从严治党,强化正风肃纪,加强体育领域政治监督和反腐败斗争。树牢体育从业人员“赛风赛纪是体育事业的生命线、高压线”意识。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大安全”理念。充分发挥赛事属地体育部门监管作用。在竞技体育领域持续构建“拿干净金牌”的反兴奋剂长效治理体系,坚决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容忍”“零出现”。联合文化执法、卫生监督等部门,加强游泳、攀岩等高危体育项目经营场所的执法检查。

提升竞技实力

体育健儿志存高远

体育是实力(Actual Strength),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2023年将举办杭州亚运会和广西学运会,同时备战巴黎奥运会也进入关键期,因此对于上海的运动健儿来说,今年是全方位提升竞技实力的关键一年。

对于上海体育来说,杭州亚运会、广西学运会、巴黎奥运会三大赛事备战工作将同步推进。市体育局将组建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上海代表团,做好上海运动员参加亚运会选拔赛参赛保障工作。同时,还将利用好国家队、国家教练员学院等平台,学习国际国内先进训练管理、科学训练方法等经验成果,进一步完善巴黎奥运会、粤港澳全运会备战工作举措。

说到竞技体育,教练员队伍是核心竞争力。输送更多运动员和教练员入选国家集训队,才能助力国家备战巴黎奥运会。但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打造一支能战、能胜的“教练员团队”。会议明确,将完善周期与阶段相结合的教练员考核聘用办法,积极推进教练员竞争上岗,同时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市体育局今年将持续深化体育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职称评审工作的覆盖面,社会培训机构的教练员只要有水平,也可以通过培训成为上海竞技体育教练员团队中的一员。

近年来,科技在助力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科技助力竞技体育方面,市体育局将发挥上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三甲医院的丰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训科医一体化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将深化市科委体育科技专题项目合作,持续推进竞技体育科研中心建设。持续推进体育运动医疗康复中心建设,深化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绿色通道医院合作。

恢复产业速度

转换动能促进复苏

体育是速度(Speed),不仅体现在竞技赛场还体现在体育产业发展上。会议聚焦体育产业,明确了要创新举办国际性、都市型赛事,促进竞赛表演业态升级;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加快打造都市体育产业生态。

作为体育产业的本体,今年上海的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和传统品牌赛事将逐步恢复。ATP1000大师赛、汇丰高尔夫冠军赛等顶级赛事将按下“重启键”。同时,上海马拉松、上海赛艇公开赛、上海超级杯、上海明日之星冠军杯、“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等本市创办的自主品牌赛事将提升办赛质量与能级,并且将进一步扩大自主品牌赛事版图。着眼未来,市体育局还将全力做好2024年国际滑联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筹备工作;有序推进2025年世界赛艇锦标赛、2026年场地自行车世界锦标赛前期准备。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还将大力扶持企业原创赛事,支持举办上海坐标·城市定向赛、高校百英里接力赛、“桨下江南”水上马拉松等参与度高、溢出效应显著的赛事,形成上海自主品牌赛事发展矩阵。

在打造都市体育产业生态方面,上海体育将融入城市发展的战略,持续提升本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环境,推动产业复苏。在服务城市重大发展战略方面,将深化体育领域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支持五个新城建设,持续推动建设项目资源和赛事资源向新城倾斜。办好“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等体育领域促消费活动,推进徐汇区、杨浦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