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雷
3月5日,是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新赛季准入申请递交材料的截止期。目前流传出的消息,用高情商的话说,就是“大多数前两级别联赛俱乐部都按时递交了申请”,低情商的说法则是“仍有俱乐部未能交材料”。
交不交材料是一回事,交上的材料有没有问题,是另一回事。只要不是彻底无望,所有俱乐部都会试着先递交了材料再说。毕竟交了,就代表有一线准入的机会。
准入的条件是早已成文的条条框框,没有什么模糊之处。至于某些关键之处是否存在造假可能,足协也有很简便的办法进行核实——但愿不愿揭开锅盖,还是独立的一码事。足协对于准入资格的态度十分飘忽,早几年大势尚好时严查到底,近年又在一片哀号声中睁只眼闭只眼,难免不让参与者产生侥幸心理。
对现实妥协,并不能让现实变得更好。一锅炖菜里混入酸臭之物,盖上盖再煮一个赛季,来年揭开只会是一场噩梦。有些问题可以交给时间,留待后人用智慧解决,但有些不能。譬如,欠薪。已经穷困潦倒许久的俱乐部们突然找到救星,一夜间抹平八九位数的债务,这无疑是天方夜谭。人总要有梦想,但可惜这不是梦想,是幻想。
未来两个星期,对足协才是真正的考验。卷子都交了,就看怎么批改了。某些差生有作弊嫌疑,公开场合早就有了各种反映。想不想查,愿不愿查,取决于足协对职业联赛未来的态度——保持场面上的稳定,继续幻想有资本突然杀入破败不堪的足坛扮演白马王子;还是痛下决心,哪怕将联赛规模缩小,肃清混乱多年的市场,让联赛干干净净地重生?
我相信大概率是前者。这不仅是建立在对足协一贯行为逻辑的认知上,更是目前这个审核时间节点所造成的“既成事实”。将准入审核的时间点定在赛季开赛前一个来月的设定,与准入制度一起诞生,这样的时间点本身就代表了姿态——得过且过才能保证赛季顺利开启的大局不受到冲击。
俱乐部有没有具备参加某个级别职业联赛的软硬件条件,考核的最佳时间是上赛季结束,而不是新赛季开幕前。事实已经一再证明,整年都无法达标的条件,同样不可能在休赛期里完成的。这一两个月本该留给各队准备下一个赛季,即使解体,也给球员们留足再就业的时间窗口,而非所有人都处于参加什么级别联赛、能不能参加联赛都无法知晓的迷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