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典礼上,普陀区副区长王珏(右一)为在本届市运会上表现出色的普陀冠军运动员颁发“未来之星奖”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李一平
点点星光,载誉归来,汇聚成闪耀星光!3月24日,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普陀区体育代表团“星耀普陀”颁奖典礼在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隆重举行。
在颁奖典礼前,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区委副书记、区长肖文高,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谈上伟,区政协主席杭春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东昌,副区长王珏等领导亲切接见了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及相关体教结合布局项目学校代表,对大家在本届市运会上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合影留念。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丁荣
球类项目突破历史 优势项目多点开花
在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中,普陀区体育代表团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荣获团体总分第六名、团体奖牌第六名,重点项目团体总分第五名、团体奖牌第八名以及“优秀赛区奖”“体育道德风尚奖”等奖项。在普陀区数年来体教融合工作的推进中,普陀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普陀区青少年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稳步提升,涌现了诸多竞技体育新星及奥运后备人才。
其中,普陀女足包揽足球项目女子组全部组别冠军,连续28年、共7次包揽市运会全部组别冠军的历史佳绩;普陀男足赢得2枚宝贵金牌,实现普陀男、女足“比翼齐飞”;篮球项目为代表团收获2金,实现普陀篮球在市运会比赛金牌零的突破;排球项目斩获10金,刷新普陀该项目的市运会金牌纪录;普陀区射箭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蝉联15年全市总分第一,连续四届市运会全市总分第一;垒球项目在女子C组实现市运会“三连冠”。此外,击剑、围棋、篮球、棒垒球、棋牌、短道速滑、艺术体操、帆板、马术等项目多点开花,亮点纷呈。足球教练员钱惠被评为2018-2021年度上海市“十佳青训教练员”;游泳教练员马红妹被评为2018-2021年度上海市“优秀青训教练员”。普陀区还承办了女足、艺术体操和国际跳棋等三个项目的比赛,是历届市运会中承办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区体育代表团严格按照相关防疫规定,办出了普陀水平。女子足球C、D组赛事获得“优秀赛区奖”。
携手共画“同心圆” 体教融合共创佳绩
普陀区体育局局长顾薇玲在《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普陀区体育代表团工作总结》中指出,普陀区始终围绕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两大目标,不断巩固和拓展体校、学校、社会俱乐部三大阵地,以奥运会、全运会、市运会为人才培养目标,多方发力,共画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同心圆”。
普陀区的体教融合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在本届市运会备战周期里,区体育和教育部门紧密合作,相互支持,携手同行,最大程度发挥了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金沙江路小学校长李海军用“支持”、“坚守”和“希望”三个词来形容普陀女足的发展:“金沙江路小学从1993年开始支持女足项目,1996年曹杨二中加入了进来,2000年时梅陇中学也加入了进来,我们形成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条龙’模式;我们一直坚持集中训练、住宿和学习,教练与学生运动员同吃同住同训练,晚上还帮助学生运动员补习作业,正是这样的坚持才铸就了辉煌。面向新周期,我希望有更多普陀女足的学生运动员将来能进入职业足球俱乐部,也能够通过参加高考进入高等学府!”
上海市文达学校在创办之初就立下校训,要培养“文思睿达、文理通达、文明豁达、文体兼达”的学生,因此学校始终把体育作为陪伴孩子终身发展的项目来打造。在十七届市运会中,以文达学校为班底组建的普陀男排,夺得了本届市运会男子D组的冠军,此外还为普陀女排的亚军队伍贡献了两位主力运动员。上海市文达学校校长黄晓峰表示:“体育是一种态度,教育孩子认认真真地对待一件事,通过认真准备、吃苦耐劳、不畏艰难,最后获取佳绩,这种态度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体育也是一种品质,通过运动可以让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变得更有激情,更有质量,这也符合当前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守正创新再启征程 擘画蝶变超越未来
“超越自己,看这星耀的力量;追逐未来,什么都无法阻挡,让勇气做盾,也让汗水飞扬,在蝶变时奔赴青春的赛场……”本次“星耀普陀”颁奖典礼还隆重推出了全新的普陀体育“战歌”——《星耀的力量》。这首由普陀培养输送的优秀女足运动员赵丽娜和中国田径飞人许周政共同唱响的原创歌曲,将在未来继续见证普陀的星耀力量,以及普陀体教融合事业再创辉煌。在本届市运会上,游泳运动员李恺心、水球运动员蒋正瑜、射箭运动员曹锦伶等31名运动员被评为十七届市运会“未来之星”。
对新周期的普陀区青少年体育工作,普陀区副区长王珏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让我们围绕‘写好五线谱,谱好两部曲,携手零距离,共画同心圆’的奋斗目标,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推动普陀青少年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她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坚定目标,砥砺前行,不断提升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二是要深化融合,协同育人,不断扩大青少年体育人才育苗“蓄水池”;三是要守正创新,主动出击,不断夯实区域竞技体育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