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于2015年的上海半程马拉松,它在昨天上午迎来了第七届赛事的起跑。一方面,本届上海半程马拉松是走出疫情阴霾后举办的首场上马品牌旗下赛事,因此备受期待;另一方面,对已经在“期待上海拥有世界田径两项顶级马拉松赛(指上海马拉松和上海半程马拉松)的那天”的上马品牌来说,本届赛事的举办则代表着已经向该目标迈出了蓄势而发的一步。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向着一城双顶级赛 迈出蓄势而发的一步
21.0975公里,15000名参赛选手,1872位志愿者,在长达两年的等待后终于迎来上海半马第七届赛事的举办——昨天上午7点,跑者们以浩大之声势和饱满之热情,为2023上海半程马拉松启幕。
在经过一小时微微出头的等待后,来自肯尼亚的特邀选手埃兹拉·基普克特·塔努伊率先冲过终点线,以1小时01分52秒成为本届上海半马的男子组冠军。女子组的夺魁者则是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阿拉曼迪斯·埃娅·斯赛伊,并且她还以1小时10分15秒的成绩刷新了赛会纪录。国际一流高手的回归,让人在赛道上找到了更多往昔的感觉。
国内精英选手在本届上海半马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在男子组和女子组获得最佳名次的国内选手分别是谢冬生(男子组第四名)和许双双(女子组第三名),并且这两位选手都是来自上海的运动员。
作为走出疫情阴霾后举办的首场上马品牌旗下赛事,本届上海半马在肩负使命的同时,无疑也让人格外关注。而赛事背后的故事,则包含了数千名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不懈付出,同时也是比肩上海马拉松白金标赛事的服务标准。
服务于本届上海半马的1872位志愿者“小马达”,他们来自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这七所高校。比赛当天,“小马达”们分布在存取衣服务、路线指引、能量补给、奖牌发放、完赛包发放、芯片计时等46个岗位,为选手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周到服务。
安全更是每一场路跑赛事的底线。本次赛事起终点设置了五个医疗站点,沿途共设18个医疗站点,配有18辆救护车。另外,赛事还对接了仁济医院、东方医院、东方医院南院、浦南医院、中山医院作为比赛定点医院,为就近转运伤者提供了保障。赛事进行过程中,23组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专业医生和志愿者组成骑行急救队,为赛事保驾护航。与此同时,赛事组委会在沿途医疗救护点、水站也都安排了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既为协助医疗救护和维持比赛秩序提供了保障,也可随时帮助有需求的参赛者。
由于申城昨天的气温较高,所以按照早先就定下的计划,赛事组委会启动了强化版的防高温方案。上海半马在沿途共配备了三处冰站、六处喷淋站,还安排了两辆雾炮车,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参赛者快速物理降温。同时,赛道沿途还按相关要求设置了各式补给站。饮料/饮水站给予跑者水分及电解质的补充;饮水/用水站可以让跑者通过用冷水浸泡的海绵及时降温;另外,还有沿途的能量补给站和设置在终点线后的赛后补给服务。
今年,上海半马将向着世界田径精英标牌路跑赛事的荣誉冲刺。而放眼长远的话,这项赛事的目标是成为继上海马拉松之后申城的第二项世界田径最高等级路跑赛事。“期待上海拥有双顶级赛的那天,而在此之前,我们还要经受不少挑战,要跨过重重考验。上海半马还是很有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的。”上海半马组委会秘书长、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骏炜展望道。
陪大家安全完赛是最自豪的冲线
要保障赛事顺利举行,安全网必不可少。在上海半马的赛道上,除了沿途可见的医疗站点、到位的医护人员、待命的救援车辆、固定岗位的急救志愿者、游走的骑行急救队外,还有全程散布于赛道、陪选手们一同冲线的急救跑者。佩戴着两张号码布登场的薛辉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B5328”和“急救088”,这两张号码布代表着薛辉的双重身份。“这是我第10次在马拉松赛事中当急救跑者,现在给自己立的目标是‘急救百场’,希望能有机会去实现。”在比赛中,薛辉担当的是2小时50分钟时间段完赛的急救跑者。比赛过程中,他与同组搭档的另一位急救跑者,沿着赛道靠左和靠右的两侧分别向前跑进,以便能更仔细地观察周围选手的情况。
按2小时50分钟的完赛时间目标去跑,对49岁的薛辉来说属于“放水”发挥,而这也正是急救跑者的日常。“当我们身上佩戴着急救跑者的号码布时,参赛时的首要任务就是争取当好‘第一发现人’,一发现身边选手有不对劲的情况,立即向上线报告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因为从距离来说,我们就散布在选手队伍里,是和他们离得更近的人。”
昨日,申城迎来了一个小高温天。“幸好这次是半马,用时短一些、负荷小一些,中暑概率也会低一点。我觉得,当一场比赛结束时能让急救跑者们最有自豪感的一件事,就是陪着自己同时间段的选手们一起安全冲线。”薛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