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广告 快乐奔跑
第A03版:上海半马 2023-04-17

快乐奔跑

章丽倩

精英运动员向赛会纪录发起挑战,大众选手跃跃欲试刷新PB(个人最好成绩),这些竞技层面上的你追我赶确实是马拉松赛道上的大事,但是——马拉松运动的精彩却从来不止这一个方向。

在本届上海半马的赛道上,你可以看到精神矍铄的高龄跑者依旧追梦,可以看到主打“快乐奔跑”的佛系选手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可以看到有人在完成首场大赛后的激动难抑,甚至在赛道边上,还能看到以别样身份热情助威的特殊“参赛者”们。这是属于上海半马的又一届纪念,也是属于广大路跑爱好者的节日。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73岁“老法师”重游故地感慨浦东魅力

从1996年首届上海马拉松举办时便已是参赛选手的黄财富,昨天,73岁的他首度体验了上海半程马拉松的这条赛道。“我的参赛精力几乎都在全马上,半马赛事参与得少,但既然受到了(赛事赞助商的)邀请,我也很高兴能来体验一回。”

上海半程马拉松的起点历来都是陆家嘴东方明珠脚下,不过对黄财富来说,这里又有一重额外的纪念意义。“平时我不常来浦东,但1996年首届上马举办时,我们是从人民广场起跑,经过南浦大桥,然后一路来到陆家嘴东方明珠这里冲线。27年后,我终于又一次在这里跑马了。”

作为沪上路跑圈里的“老法师”,黄财富不仅“超长续航”(喜欢上路跑已近50年),而且还有过硬的成绩:在2016年至2019年间,他是中国65岁至69岁组别全马成绩长时间排第一的选手;他在2019年跑出的2小时52分49秒(全马),距离该年同年龄组的世界最好成绩仅仅差了80秒。

73岁的黄财富,他与“古稀”二字通常所指的状态并无多大关联,“常年保持跑步习惯”和“总是精神得很”是他在亲友眼中的形象。“家人早就习惯了,不担心的,要是我哪天早上没出门去跑步,他们才会觉得担心呢!”

1974年,退伍的黄财富回到家乡上海,开始一边上班一边练跑步。在之后的近50年里,申城一直是他的马拉松主场。正因如此,所以他对马拉松运动在申城的今昔发展变迁便有了更多亲身体会和感慨。“我经常忍不住要说,现在的选手们很幸福,比赛沿途不仅有饮水和食物补给,还有像能量胶、盐丸这样的专业补给,随身衣物也不用担心,有存衣取衣服务。总之是变得越来越好了。”

站在现今的视角回顾过往,当年的参赛条件确实有些艰苦,但黄财富又觉得,这事儿不能如此计算。“那时候能有大型比赛参加就很开心了,哪会多想多计较?比如,没有专业的参赛服,我们穿着背心加运动短裤一样能开心地跑。没有存衣车也不怕的,就找来现场替自己加油的亲朋好友帮忙,照看几件衣服不算大事。办法总比困难多。”

由于离家近的缘故,大宁灵石公园是黄财富最常去练跑步的地方,而如果是跟友人相约一起跑的话,他大多也会选在浦西地区。“因为不想在交通上多花时间,所以我来浦东跑的次数比较少。不过,对浦东滨江这一段我还是很有印象的,尤其是近些年前滩大道那一带的绿地公园,我感觉跑起来比大名鼎鼎的世纪公园更舒服。所以这趟参赛,其实我也是来感受城市发展的。”

昨天的比赛,黄财富其实有些“收”着跑。上个月,他在参加外地的一站马拉松赛事时被别的选手撞了一下,跌倒后受了点伤,至今还没痊愈,为安全起见自然要“收”着些跑。“没痊愈,但也没大问题,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了,而且也看过医生,有过评估。跑一跑上海半马,看一看浦东发展,心里很高兴。人嘛,就是要活到老,也要把自己的爱好坚持到老。”

赛道边上有“风景”

今年上海半马的赛道上容纳了1.5万名选手,但与刷新赛会预报名人数纪录的78922人相比,僧多粥少、中签不易的局面愈加明显。不过,未中签就意味着无法参与了吗?对不少本地跑友来说,他们的心里另有答案。

昨天一早5点,54岁的芮日根就收拾妥当准备出门了。他不是本届上海半马的参赛选手,如此赶早的目的地也并非赛事起点的陆家嘴,而是——靠近赛事12公里处的耀龙路/德州路路口。芮日根说,虽然他这次不参赛,但肩上也担着责任。“我们魔跑团这次有大约80位团友参赛,我会在跑团私补点这里为大家发补给和加油。”

与芮日根一道在天刚亮时便赶到这处私补点的,还有另外十余位跑团团友。他们有的人负责搬运和摆放补给,有的人则在特别准备的助威道具大鼓和锣鼓前摆开阵仗,还有人则会在现场拍照、拍视频以作记录。

“大家都是一个跑团里的朋友,虽然这次遗憾地未中签,但一听说是为跑团私补服务,都来积极报名。所以才有了现在近20人的规模。”芮日根告诉记者,由于马拉松比赛会涉及道路管制,为确保能顺利地从停车点把补给物资和加油物品运到事先选定的地点,他们选择了赶早场。当上海半马的选手们还没从东方明珠脚下起跑时,这些赛道边的特殊“参赛者”已经到岗就位了。

跑团设私补点的意义,除了是在官方补给的基础上锦上添花,更重要的还是要为包括自家小伙伴在内的选手们加油助威。“所以,我们除了在赛事12公里附近设私补点外,还在靠近比赛终点的耀龙路/泳耀路路口设了加油站,专门就是给进入最后冲刺的选手们鼓劲。”芮日根介绍道。

实际上,像芮日根和他的伙伴们这样,不拘于形式、把对马拉松运动和对赛事的喜爱热情表达出来的跑友,在我们这座城市里还有不少。“每回办大赛,我们跑团里总有不少人会中签。跑团的传统一直都是中签的人去参赛,没中签且有空闲时间的,就会在比赛日当天到现场当拉拉队和后援团,为他们分发一些私补,帮忙拍照留念等。”另一家沪上跑团的私补点志愿服务人员赵佳向记者介绍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