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与海牛一战赛后,张卫来到主队球迷看台前谢场,此役他因为回避原则作壁上观。由于上个赛季同样租借在外,所以张卫上一次在大家面前踢球已经是比较久远的事了。海港球迷们毫无保留地将掌声献给这位向来勤勤恳恳的球员,一转眼,1993年出生的张卫也已经30岁了,可这并未影响他渴望出去闯闯的念头。毕竟,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
本版撰稿 首席记者 刘闻超
把自己的车开到了青岛
客场踢完同成都蓉城的比赛后,青岛海牛便直接来到上海备战周三晚和海港的比赛。尽管因为回避原则无法出场,不过作为团队一员,张卫也一起来到这座他曾无比熟悉的城市,事实上就在两个月前,他还坚持每天早上前往世纪公园基地训练,直到确认无缘留队后,最终他以租借身份加盟青岛海牛。
“能出去踢球,首先要感谢海港俱乐部的支持,当然肯定也要感谢青岛海牛俱乐部,以及乔董、张总和球队对我的信任,能够把我租借过来。确定挺晚的,大概那会儿距离转会窗关闭也就剩一周了。”张卫说。没有太多时间适应,4月2日抵达青岛,距离联赛开始不到两周时间,张卫能做的只是尽快跟上全队节奏,好在主教练安东尼奥的体系中,张卫主打的边翼卫位置对其而言并不陌生,过往在海港队时,他在不同教练手下都尝试过,这也帮助他“缩短”了融入时间。“队里的氛围非常好,大家知道我刚来,都特别愿意帮助我,宁哥(姜宁)、郑龙这些老队员履历都比较辉煌,训练时也会告诉你一些经验,作为我来说,是边学边融入。”
初来乍到,出于方便训练考虑,张卫在很短时间里便在球队基地附近找好了住处,开车大约15分钟车程。这次加盟青岛海牛,他特意把车开了过去,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在前往青岛前,张卫还特意了解了一番这座城市。“基本上不限牌,所以我就把车开过去了。这还是我第一次去青岛,踢球这么多年,不管是以前在全运队踢乙级联赛,还是后来回到海港踢中超,都没去青岛打过客场,自己也没去那里旅游过,最多就是去个济南或者淄博。但是,一直都听别人说青岛这座城市非常棒,去了之后发现确实发展得特别好,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聊着聊着,张卫回忆起小时候对青岛足球的印象,“那个时候就觉得青岛的球队很多,中能、黄海等,可见当地的足球文化比较浓厚。现在我自己来青岛踢球后感受更加深刻,海牛是非常有底蕴的球队,在职业联赛已经有30年了,上上下下都很职业。今年前几个主场比赛基本上每场都有两三万人,球队对足球的热爱程度很高,无论我们是赢还是输,都一如既往支持我们。”
懂得珍惜才配拥有
这是张卫第一次造访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上汽浦东足球场。当年他还在球队效力时,这座球场就计划在未来作为海港主场,以至于这次回来,有海港队友和他开起玩笑:“看来你要在这片场地上踢球,还得再等等了。”周三赛后,他和年初以自由身加盟海牛的陈纯新一起来到海港球迷看台前谢场,有人将海港的围巾扔给张卫,后者捡起直接带回了更衣室。
“确实时间过得好快,我们这拨1993年的,现在都三十了。虽然现在基本上天各一方,但只要碰到了还是感觉很亲切,上次去深圳我还见到达伦了,我觉得对大家来说,曾经的经历是一种回忆,时间越久这份感情就越显珍贵。”张卫说。2010年底,以1993届球员为主组成的上海全运队正式组队,经过两年的乙级联赛历练,这支曾经不被看好的球队最终在沈阳获得全运男足甲组(U20)冠军。一转眼10年过去了,当时队中的李浩文、林创益、吴毅臻、季骁宣、胡博文等都已各奔不同去处,也有个别队员逐渐淡出职业联赛舞台,而现在仍在海港的杨世元、贺惯、李圣龙正在为出场比赛继续努力。到现在,这批人一直是用行动拼搏的典型。“以前确实挺苦的,后来拿了全运会冠军回到俱乐部,此后几年大家分流出去,无论在哪里都挺不容易,每个人的选择和想法都不一样,未来的路都得看自己。”
说来也巧,青岛海牛当年从中超降入中甲前的最后一个赛季,恰好是10年前的2013赛季,10年后海牛重回中超,目标是立足这片舞台,而这同样也是张卫的想法,尤其是在经历过这些年并不算容易的职业生涯后,他更懂得好好把握眼前。“我们之前几个相熟的朋友在一起聊天,以前的大环境下,许多球场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好像还没有现在的好,现在虽然很多人说大环境不好,但那么多专业球场都投入使用了,而且球迷看球的热情也没有减退,反而更强烈了。我们队每个主场比赛都有那么多球迷,有时候我自己都还没拿到票的时候,朋友就会来跟我预订了,我觉得球员还是要珍惜,球迷的热爱是很纯粹的,对我来说也是如此,每场比赛、每一年都要珍惜,懂得珍惜了才配拥有。”
在替补席看完第一场后直接上了
张卫到队的时候,海牛已经集中了近两个月,结果在替补席上看完首轮比赛后,张卫从第二轮开始就获得亮相机会,并在随后几轮逐渐进入状态。对阵成都蓉城的比赛中,海牛在0比3落后的情况下连扳两球,为本方打入第一球的,正是张卫。一切进行得如此之快,前提还是他的主观努力。
“主教练和我聊了,让我第一场多看一看,因为我整个冬训都没有跟队,而联赛眼看着马上又要开始,确实没有太多时间给我准备。他(安东尼奥)说可以帮助我,但其他方面需要我自己加快融入的节奏。”张卫说。其实,即便安东尼奥不说,为了这个新赛季,张卫也做了许多准备,现在回想起来,也正是冬训期内的储备,令张卫能够迅速进入角色。
“去年在天津津门虎,联赛12月结束后球队就放假了。海港则是在今年1月中旬踢完足协杯后才放假,所以我的整个假期挺长的,但我不能一直这么休息着,所以在家过完年后我就回上海了,去世纪公园动一动。”那时的海港,正在敲定新帅的过程中,全队2月中旬集中后,由中方教练组带训,主要围绕体能储备和恢复身体状态展开训练。直到3月初,哈维尔·佩雷拉挂帅一事才正式确定下来,而在基本确定无缘新赛季一线队大名单后,张卫和其他一些相似情况的队员便不再跟随大家一同合练。“一边筹备出去踢球的事情,一边要继续训练,那个时候球队下午训练的话,我就拉上几个小伙伴一起早上去训练,二哥带着我们一起,大家还是全心全意投入备战,为新赛季做好准备。”被张卫拉上的“小伙伴”里,有同样租借在外的雷文杰,也有如今已经退役的老朋友汪佳捷。
足球总是不会辜负真正努力的人。有了前期一系列的储备,张卫很快便跟上了新东家的步伐,甚至客场对阵上海海港一战前,当地球迷对张卫要回避无法踢比赛一事还觉得有些可惜。“我自己知道,这个休赛期肯定要准备得更充分一些,现在恢复主客场了,我也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无论在哪里踢球,都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现在联赛刚开始,希望可以更多地帮助到球队。”
三十岁,还是要多出去踢踢比赛
租借加盟青岛海牛前,张卫和其他在去年租借在外的队员一样,曾为了留队努力过。不过最终,他还是没能进入海港一线队的名单,这种情况下,他当然可以继续选择待在原地等待机会,何况还有合同在身。但张卫选择了出去闯荡。“我30岁了,有机会还是出去多踢踢比赛,对自己的经验和状态保持都有好处。训练是一方面,球员还是要多踢比赛才行。”
算上今年,张卫已经连续两个赛季租借在外,对比2017-2019这三个赛季动辄就在联赛或亚冠当中出场的境况,这两年容易被外界认为是低谷。但张卫不这么想,相反他觉得这属于对自己的又一次历练。“我觉得也是一种鞭策,促使我继续下去,不要停下脚步,还是要再努力一点、再刻苦一点。你知道我的,我是那种不服输的人,不管怎么样,人都不能颓废,有可能现在大环境一般,很多人选择了放弃,但对我来说,只要有机会,而我还能跑得动踢得动,就要去拼。这是我的工作,我不能说轻易就不干了。”
带着这种念头,张卫在青岛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当年在海港时,他就以能咬牙著称,其体能状况一直是队中比较出色的几人之一。加盟海牛后,张卫感受到了自己和球队有相似的特质。“海牛队一直坚持的就是不服输,哪怕之前和成都赛中我们落后三个也不能放弃,拼到最后一分钟也要想办法扳回来,等到下场之后问问自己还有没有余力没有拼完,我当时就这么想的。至于那粒进球,还是因为位置和战术打法的要求,进攻时边翼卫的我去禁区包抄,同时也要感谢宁哥,能力还是强,像他们这一辈球员的踢球意识和脚下控球的能力依然很出色。”
身在青岛,球队当中有不少本地人,张卫笑着说,刚到队时助理教练王伟龙在和大家交流时,一般会先用青岛话说一遍,然后再用普通话和外地球员交代一番。好在时间久了之后,张卫也对青岛话有了个大概的了解:“现在能知道意思了,而且我们作为球员本来也常年到处跑,包括饮食各方面适应起来都没什么问题。自主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独立能力强啊!”下一个主场,张卫的父母计划到现场为他加油助威,对张卫来说,属于他的海牛生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