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听他们说高校足球新气象
第A10版:青少年体育 2023-05-29
是大足老朋友,更是见证者——

听他们说高校足球新气象

李一平/程超

孙志国在给队员们讲解战术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摄

林国荣在大足杯赛中给年轻的裁判员复盘比赛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摄

从左至右:龚谦益、陆兴海、郑雨飞、金佳纯(受访者提供)

自2015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通过平台搭建,守护高校学子们的足球梦想,为校园足球的发展繁荣添砖加瓦,为坚固中国足球的塔基贡献力量。八年间,许多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参与其中,与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共同成长,坚守“足球育人”的初心。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李一平 程超

【教练】

上海电力大学孙志国——

见证校园足球大变样

2007年,孙志国从时代足球俱乐部U19梯队来到了上海电力大学(当时为上海电力学院),身份从青训教练转变为大学体育老师以及大学生足球队伍的教练。

大足与高校“双向奔赴”

2015年,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挂牌成立,上海电力大学便是最早一批联盟成员单位。和上海电力大学一样,孙志国每年带队参加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的赛事,早已成为了见证联盟发展的老朋友。

“在联盟成立以前,每年上海市也有专门的大学生足球比赛,但是参赛队伍一直只有十几所学校。”孙志国对于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八年的发展,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参赛的高校队伍多了,高校的足球氛围更好了”。从最初的校园组、超级组,到如今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联赛增设高职组、女子校园组、女子超级组,组别在增多,联盟赛事的质量、参赛队伍的水平也相应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开始接触足球,参与足球。

外部的高校足球氛围同样带动了上海电力大学内部校园足球的热情。每年秋天,上海电力大学足球队都会组织招新,但2013、2014年的时候只有三四十人报名参赛,到如今每年参与学校足球队招新的大一新生都近百人。对待那些对足球充满热情的孩子,孙志国只能优中选优,还专门通过学校成立了足球社团,让基本功较弱的学生也能找到组织。有了足球基数,学校的许多相关政策也得以跟上,现在每年上海电力学院都举行“新生杯”、“学院杯”等比赛。

要教球,更要“足球育人”

在当青训教练之前,孙志国是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曾代表上海中纺机俱乐部球队征战过全国工人足球联赛、全国足球乙级队联赛。如今转型体育教师,面对大学生足球队伍,教练的职责一直是孙志国思考的问题。

随着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的成立,孙志国有了更多和其他高校教练交流的机会,他的执教理念也逐渐转变。如今,在他看来自己的任务不仅要帮助队员在踢球方面更进一步,在读书之余享受足球的乐趣,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多年的球员、教练员生涯带给他们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培养他们树立团队精神和体育精神,这也正是“足球育人”的真正意义所在。

“在我当球员时,足球运动员给人的印象总是四肢发达,但头脑却不一定好。我希望能改变大家这种成见。”孙志国介绍,现在上海电力大学的队伍中最不缺的就是“学霸”,很大一部分队员在本科毕业后,都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以加强学业。其中,已经毕业的队员高磊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张瑞留学哥伦比亚大学,还夺得过学校比赛的最佳射手……这些出色的队员成为了学弟们的榜样。

同时,孙志国致力于发现每个队员的特长,引导他们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展。“就像是足球比赛一样,有的人适合踢后卫,有的人是天生的前锋,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在孙志国的引导下,不少队员完成了跨专业就业,寻找到了自己的事业目标。

目前,从上海电力大学已经走出了体育记者、青训教练,不少队员还因为会踢足球的特长而被一些企业青睐。孙志国希望,无论身处何方,足球都能成为他们终身的爱好,足球精神能始终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

【裁判】

“老法师”压阵,裁判队伍新老传承

“规范、规范、规范。”如果你置身上海市大学生足球杯赛上健医新南院赛场,“规范”这个词时常会出现在你耳畔。这个声音的发出者就坐在场边红色帐篷里,目光炯炯地盯着赛场上发生的一切,他,就是林国荣。

他是裁判员们的定心丸

20年多年前,林国荣的身份是国家级裁判,执裁甲A甲B赛场;十多年前,林国荣的身份是申花俱乐部官员,效力于职业联赛;从五年前开始,林国荣的身份是大足杯赛裁判监督,负责培养年轻一代的裁判员。

从职业足球到校园足球,虽然足球竞技水平略有下降,但林国荣对自身、对年轻裁判员的要求反而更高。“业余比赛有时候比职业比赛更难吹,裁判员在场上稍微有一些迟疑,可能就会引起双方球员的冲突。这就对我们裁判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规范地做好每一步,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比赛才能顺利进行。”林国荣解释道。

“赛前开会,赛后复盘。”这是林国荣在大足杯赛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步骤。赛前开会是为了让裁判员们知道今天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明确自己的职责,“给他们拧拧发条”。每场比赛结束后,林国荣都会把当执主裁叫到身边,复盘本场比赛。对于处理及时、判罚准确的部分,林国荣从来不吝惜对裁判员们的表扬。而对于有待提高的部分,他又一秒恢复到“铁面”的状态。

希望培养出更多的裁判员

林国荣不仅是大足杯赛的比赛监督,他的本职工作是虹口区足球协会办公室主任,多年来工作始终围绕着足球展开。“这两年在上海市体育局、虹口体育局、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明显感觉上海裁判员越来越多了。”

在培养年轻裁判员时,林国荣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培养年轻裁判员时,必须要逐层递进,不能拔苗助长。虽然现在是高科技时代,也不要盲目跟风(视频),我相信科学、尊重科学,要让年轻裁判员在各级足球比赛执裁中严肃、认真、规范进行实践,更深地了解足球的理念,抓紧抓实足球基础知识的培训班,不要唯人是用。实际证明,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是有了像林国荣这样的“老法师”压阵,这两年大足杯赛裁判员队伍在数量增多的同时,质量也稳步提升。如今,大足杯赛不仅是大学生足球交流展示的平台,更是上海年轻一代裁判员难能可贵的练兵场。

【球员】

上海科技大学金佳纯——

足球让我内心更强大

止步小组赛,2胜2负。这是上海科技大学在2023年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杯赛男子校园组中的成绩,也是队长金佳纯学生时期最后一届大足杯赛的战绩。当被问及止步小组赛后,是否有遗憾,金佳纯这样回答道:“不遗憾啊,要是追求成绩的话,踢了第一年就不想踢了。我的整个青春都是在踢球中度过的。”

足球,是做选择时的重要参考

1997年出生的金佳纯,现如今是上科大研三的一名学生,研究计算机科学方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踢球,球龄已经超过15年。“(上海)校园足球的普及程度,其实通过我自身(升学之路)可以反映出一些趋势。”谈及校园足球这些年的发展时,金佳纯说他自己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更是观察者。

“我小学就读于闵行区曹行中心小学,那时候校园足球在小学有很大的普及度。我记得每周学校会拿出两个下午的时间,专门提供一些足球的基础训练,让学生进行足球的启蒙,我的基本功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的。”

对于金佳纯而言,足球不仅是爱好,也是在人生不同阶段做选择时重要的参考因素。“中考完选择高中学校,在四校八大这个范围内,我首选了大同中学,因为他们学校非常重视足球,也是上海传统的足球强校,我觉得去了以后可以同时兼顾学业和足球。”

而在进入大同中学后,金佳纯犹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从高一下学期起,开始随队征战校园足球联盟比赛,2014年获得校园足球联盟高中联赛冠军,也代表上海征战过全国比赛。巧合的是,在今年大足杯赛的赛场上,金佳纯的高中体育老师陆兴海,还担任了小组赛第二轮上科大与工艺美院的比赛监督。比赛结束后,金佳纯与队中同样来自大同中学的师弟龚谦益、郑雨飞一起,在场边和老师合影留念。

足球,见证少年到青年的蜕变

今年是金佳纯第七年征战大足杯赛,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七年的光阴,让他从最初球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到如今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随着年龄增长,金佳纯对足球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我现在踢球,已经不再是以结果为唯一导向。从前足球教我如何获得胜利,现在足球教会我如何接受失败。它让我的内心更加强大,抗挫折能力更强。我现在无比珍惜和队友们一块踢球、撸串、畅聊的大学时光,因为这就是青春啊!”即使止步小组赛,比赛结束后,在某家烧烤店里,金佳纯依然会和队友们围坐在桌前,畅聊足球、感悟足球,然后勇敢面对生活。

聊起未来,研究计算机科学方向的金佳纯说,希望自己博士毕业以后,可以做些和足球相关的工作。“我知道有一些做计算物理研究的学者,他们毕业于牛津大学,现在的工作是在利物浦做技术分析,希望未来有一天,我也能从事类似的工作。未来足球发展,需要技术,换一种方式和足球相见,也挺好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