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垂钓季节“配方”请收好 助力精武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游泳还能获取“健身报告”
第A12版:体育生活 2023-07-10
“人防”+“技防”守住安全底线

来游泳还能获取“健身报告”

李一平

3S泳者安全预警系统

随着申城气温不断升高,不少市民选择以游泳的方式来消暑,7月5日上午,市体育局一级巡视员赵光圣一行赴上海游泳馆、威尔仕襄阳北路店、素凯泰酒店游泳池,开展夏季游泳场所安全开放检查工作。今年本市夏季游泳场所开放时间为7月1日至8月31日,并自2023年7月1日起,恢复执行游泳池内人均游泳面积应不小于2.5平方米的标准。截至7月5日,全市游泳场所的开放数量为825家。

如何做好夏季游泳场所开放的安全措施?此前召开的2023年上海市游泳场所夏季开放服务工作动员大会强调:安全始终是游泳场所开放的头等大事,各单位要提高站位,树牢安全理念;抓牢重点,细化监管措施;提质增效,落实配套任务,努力为广大泳客营建安全、卫生、文明、和谐、智慧的夏季游泳开放环境。 专题图文 本报记者 李一平

100%准确率才是对市民负责

事实上,近年来上海始终在探索游泳场所的安全问题,“人防”+“技防”是目前上海普遍采用的安全保障手段。在位于张江的尚科游泳健身中心,就采用了一套“3S泳者安全预警系统”,配合救生员完成游泳场所的安全保障工作。

高大敞亮的池区空间,50×25米的标准泳池,一池碧蓝的水,让人一见就有入水的冲动。当泳客在池中游泳,上方的大屏幕则呈现为戏水的“小鸭子”。显而易见的是,男性为“小黄鸭”,女性为“小粉鸭”。上海体育大学副教授、上海游泳救生协会副会长吴作好介绍,这套系统配合放置在泳客泳帽上的芯片,不仅能实现实时定位,还能在泳客脑袋没入水面后,即开始进入预警状态,共分为“安全”“注意”“关注”“跟踪”“警示”“警报”六个预警等级,从10秒起每隔5秒逐级提升,并在大屏幕上予以显示。在这套系统的帮助下,救生员可以更加及时地发现险情,并减少寻找险情位置的时间。

其实,除了吴作好开发的这套系统外,上海不少游泳场所内也配有类似的系统,通过“人防”+“技防”的手段,原理从红外线到摄像头算法监控不等。“我们最初也有过通过摄像头来开发系统的想法,但受到摄像头准确率只能达到95%的限制,才选择了现在无线定位加涉水警报的方案。”吴作好介绍,虽然95%的准确率看似不低,但在游泳场所这样涉及市民生命安全的场合却远远不够。“必须确保系统100%的准确率,才是对市民的负责。”

大数据让市民游得更健康

在完成了“3S泳者安全预警系统”后,吴作好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继续“迭代升级”,让这套系统能在市民游泳时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最新一代的系统,从原本1米左右的精度,提高到了如今定位精度达到20厘米左右。”定位精度的提升,除了进一步保障系统“技防”的安全性外,也为系统提供了新的使用场景。

目前,吴作好正在开发相关的应用程序,让市民通过升级后的系统,能完整地呈现泳客运动时的路径轨迹,计算每次游泳有效锻炼的时间和距离。

“其实我们很多市民参与游泳健身都是经验性的,他只能靠自己感觉身体素质的提升,游泳水平的提高。”而通过场馆内的体测设备搭配系统的游泳数据,就能让市民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提升,比如“游了一个月我瘦了几斤,肌肉提高了多少?”“我每次能连续游多久,通过锻炼我的有氧能力是否有提升?”在吴作好的设想中,未来每个前去游泳的市民都能获得专属于自己的游泳健身报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