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
本报记者 丁荣
7月22日,首届全国少年儿童柔道锦标赛上海选拔赛在崇明体育训练基地柔道训练馆举行,来自市体校、区级体校的45名青少年精英运动员同场竞技,角逐今年全国少年儿童柔道锦标赛参赛名额。
在一场焦点比赛中,普陀区柔道队的运动员曹金龙对阵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柔道二线运动员刘泽一,后者曾获得去年全国少年儿童柔道锦标赛冠军。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面对全国冠军,曹金龙敢打敢拼,主动进攻,让对手陷入苦战。比赛到最后时刻,双方队友的呐喊声响彻柔道馆,最终曹金龙爆冷淘汰了刘泽一,取得了代表上海参加今年全国少年儿童柔道锦标赛的资格。
这场比赛只是本次比赛精彩程度的一个缩影。一场选拔赛并没有金牌、也没有奖金,何以能够引发运动员、教练员如此大的积极性?这背后是改革选拔机制所带来的鲇鱼效应。
为积极贯彻今年上海市体育局关于一、二、三线贯通的部署,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主动作为,与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拳击跆拳道运动中心(以下简称市拳跆中心)、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进行充分沟通,共同决定改变选拔参赛的机制,通过创设全国少年儿童柔道锦标赛上海选拔赛,让全市各区体校也能选拔队伍参与,共同竞争名额,以达到好中选优,选拔最好的运动员代表上海参赛的目的。
在市拳跆中心、市青训中心的共同努力下,首届全国少年儿童柔道锦标赛上海选拔赛成功举办,本次比赛由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拳击跆拳道运动中心主办,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监管,上海语晟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比赛面向全市公开报名,来自市体校、区体校的45名青少年精英运动员参赛。
比赛采取大循环赛制,邀请柔道国际级裁判唐丽雯等优秀裁判员执裁,以保障公平竞赛,充分体现运动员的竞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