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裁判张光玥
高煜炜(左)和金瀚枫
何翌骑自行车“陪练”
本版图文 特派记者 李一平 发自成都
盛夏时节,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正如火如荼举行。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名青年运动员相聚成都,他们激扬青春活力,追逐心中梦想,向全世界展现着当代大学生的光华与风采。本届大运会上,不少“上海元素”同样亮相赛场,其中有的是来自申城高校的运动员,有的是赛事官员,有的则是场馆运营工作人员。在这个舞台上,申城也在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张光玥:盼圆巴黎奥运梦
8月1日晚,成都大运会柔道项目的比赛落下帷幕,16枚金牌尘埃落定。在女子78公斤以上级别的决赛中,“00后”中国小将贾春迪一举夺魁。这枚金灿灿的奖牌,为正处于新老交替“低谷期”的中国柔道队鼓舞了士气,也让站在场边的张光玥激动不已。
她是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拳跆中心党支部书记,也是本届大运会柔道项目中唯一的中国裁判。
这是张光玥第二次参加大运会比赛的执裁工作。2019年,她参加了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可惜的是,那次的大运会上并没有中国运动员参赛。”
那不勒斯大运会结束后,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她中断了国际裁判工作。2021年12月,她被任命担任国家柔道队领队一职,2022年6月带队出访,在欧洲、亚洲等国家开展了为期五个月的拉练,带队参加了在亚洲、欧洲举办的世界杯分站赛、大满贯、世锦赛以及柔道训练营。这次参加大运会的执裁工作,也算是她裁判工作“复出”的重要一环。
本次大运会,张光玥参与了每天的决赛环节执裁。“三天个人赛和团体赛,我一共执裁了四场铜牌战和四场金牌战。”在执裁工作的同时,她也见证了中国年轻选手贾春迪出色的表现,在个人赛中为中国队取得+78公斤金牌,展现了中国女子大级别的实力。
大运会比赛结束后,张光玥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北京,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目前,她挂职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国家队管理服务部副部长,协助分管领导进行柔道10年改革规划制定。据了解,今年下半年她将参与国际柔道协会来华举行的研讨会、与国际柔道教练员证书衔接的国内证书研发等几项工作。“同时会进一步提升我的国际执裁水平,力争冲击巴黎奥运会。”
立信水上俱乐部“野百合的春天”
8月4日,由两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学生高煜炜、金瀚枫组成的中国队在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预赛中以8分40秒51完赛。虽然成绩并非顶尖,但这两名立信学子却是从大学才接触的赛艇运动,属于是实打实的“草根选手”。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加入俱乐部之前,我是个懒人,连宿舍楼到教室那200米的距离,都不太愿意走,更别说运动。”队员金瀚枫在赛后透露,为了参加这次大运会,她还将自己心爱的长发剪短,只为了能减轻一些重量,“希望这样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煜炜则是金融保险学专业今年的毕业生,大一时通过社团招新加入水上俱乐部,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强身健体,但随着深入了解,她逐渐爱上了这项运动。“赛艇的训练强度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我反而认为,赛艇很优雅。它又是团体项目,队员之间的沟通合作让我变得愈发乐观开朗。”
两名立信学子其实都是来自立信校内的水上俱乐部。何翌曾是上海赛艇队选手,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深感赛艇运动的推广和发展亟需依托学校力量,“剑桥、牛津等世界知名高校都有赛艇队,也有悠久的赛艇传统,但国内高校的水上运动还有待推广。”2017年,何翌入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成为体育与健康学院教师,主要教授高尔夫、器械健身和龙舟等专项课程。数月后,他着手创建立信水上俱乐部。从此,在立信浦东校区的“中群河”中,有了学生与老师一同练习赛艇的身影。
从加入水俱到参加大运会,这几年参与赛艇训练的同时,让金翰枫感受深刻的,还有上海赛艇文化的萌发。近几年,上海拿出最好的水上资源,创办了自主IP赛事——上海赛艇公开赛,并在原先高校组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高校争霸赛”板块,有意营造高校之间的竞争,高煜炜和金瀚枫就曾两次获得上艇高校组季军。
比赛结束,今年已经毕业的高煜炜将离开水俱,而大三的金瀚枫还将继续自己的学业。谈到对于未来的规划,金瀚枫坦言:“我未来的规划与运动没有任何关系,但赛艇将是我终身的爱好。”而大多数立信水俱的成员或许都是如此,但赛艇已经成为了他们人生中不可磨灭的印迹,这或许也是体教融合最大的意义所在。
上海体育企业将中国展现给世界
7月30日,在大运会射击项目颁奖仪式开始前,场馆内突然响起音乐,两位身穿传统戏服的川剧变脸演员入场,他们在扇子斗篷翻飞间,娴熟变换脸谱,赢得阵阵掌声……在大运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文化、多彩非遗绚丽绽放,中外文化得以交融,这也是大运会举办的重要意义所在。
江波是上海峥唐体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在前两年的武汉军运会、陕西全运会等国际国内重要赛事中,他的团队曾在赛事运营、督导、导演等工作中任总监及导演等核心职位。此次大运会,江波带着他的团队来到成都,通过赛前的文化活动展示、赛场的互动交流,助力大运会顺利举行。
“我们主要负责郫都区的击剑和两个排球场馆。”在赛事开始前以及比赛间隙,江波将自己精心准备的活动呈现给观众和运动员。在他看来,这些活动同样是大运会比赛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能将中国的文化展示给世界的大学生,让他们更了解我们。”
200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江波前往浙江省体育局实习,第一次接触到了女足世界杯这个等级的赛事,让他对于体育赛事的运营向往不已,这也促成了他之后的创业方向。
从业近10年时间,江波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上海体育氛围的发展。“从我们的工作角度讲,这几年上海的体育赛事、全民健身活动越来越丰富,也促进我们要进一步把体育赛事做得更好。”在他看来,体育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声、光、秀,不仅运动员是这场秀的主角,赛事运营方同样是秀得精不精彩的重要因素。
大运会结束后,江波将赶赴杭州,开始筹备亚运会的相关工作,他期待能将更加好看、好玩、难忘的体育赛事带给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