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上海游泳项目的一、二、三线教练员来到东方绿舟体育训练基地游泳馆“开学”——2023上海市游泳中心教研组会议举行,市游泳中心教研组全体教练员、专家齐聚一堂,观摩国家游泳队训练,群策群力共谋上海游泳青训发展。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参加会议并讲话。
当天上午,市游泳中心教研组全体教练员、专家在东方绿舟体育训练基地游泳馆观摩了国家游泳队训练。焕然一新的身体力量训练房、数控水槽训练仪、低氧训练室、张雨霏和覃海洋的训练计划……在国家游泳队教练、上海游泳队总教练崔登荣带领下,本市二、三线训练单位的游泳教练们对绿舟基地最新训练条件以及国家游泳队科学训练的理念有了深入了解,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了业务能力与知识水平。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丁荣
详解青训队优势与目标
数据分析解答基层疑惑
当天下午,上海市游泳中心教研组研讨会在绿舟基地运动员之家举行,上海游泳项目一、二、三线教练员与专家组成员齐聚一堂,围绕贯彻落实游泳项目一、二、三线贯通,齐心协力持续建设好上海游泳青训队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原国家游泳队副总教练、上海游泳队青训总监潘佳章介绍了上海游泳青训队情况。上海游泳青训队已建立了明晰的选拔标准,包括在比赛成绩、浮力、打腿等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技能测试内容,包括骨龄、预测身高、形态等方面。在训练计划方面,上海游泳青训队避免注重眼前、快出成绩的行为,杜绝采用长距离、大运动量、加大专项力量训练等违背游泳青少年项目训练规律的手段,采取科学制定训练计划,着重打好四种泳姿的技术基础,细抠出发、转身、到边等技术环节,控制每堂课的总游量,采用多种方式打牢有氧基础,科学加强陆上体能、特别是核心力量和灵敏协调等能力的训练,做到“有目标、有标准、有测试、有评价、可检查、可评估”,让训练过程“显性化”。
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全国U系列游泳总决赛,上海游泳青训队参加其中四个年龄段的比赛(U13、U14、U15、U16),共获得27金12银10铜,7人11项次达到全国冠军赛的参赛标准,3人4项次达到健将标准。
目前,上海游泳青训队共有在训运动员25人,其中14男11女。下阶段,上海游泳青训队将全力做好首届学青会学生组的备战工作,并计划在学青会备战完成后,选拔符合一线要求的队员进入绿舟基地进行训练备战。
奥运冠军教练传经送宝
统一思想明确培养目标
国家游泳队教练、上海游泳队总教练崔登荣客观分析了2023年全国U系列游泳总决赛上海游泳青训队的参赛情况。他认为,获得奖牌多,并涌现出了以周彦君、戴佳宁为代表的成绩突出运动员固然可喜,但从夺牌点看,上海游泳青训队大多数奖牌都集中在短距离项目上,长距离自由泳和混合泳出成绩的运动员较少。对此,崔登荣认为,上海竞技游泳近年来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二、三线缺乏训练理念方法的沟通,导致部分区体校教练训练理念老化,采取大运动量等手段,导致青少年运动员早发育的拔苗助长现象。
在训练理念上,崔登荣希望各区体校游泳教练在选材标准上要“往前看”,要着眼于向上海队输送未来能够站上奥运会赛场的好苗子,对于好苗子,要杜绝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行为。在训练方法上,崔登荣鼓励基层教练要敢于突破“教练教队员,队员当教练葫芦画瓢训练”的陈旧方法,而是要敢于创新,鼓励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多参与其他项目,通过跨项目融合训练来开展好核心力量与综合训练。
在交流发言环节,市体校以及各区体校教练围绕选材、育才、输送、打好基础、教练员培训等话题,进行了开诚布公地交流。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分享了上海竞技体育的整体布局与目标,他指出,游泳项目的发展是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任重而道远,要树立信心,坚持高标准、高目标,以训科医一体化的理念发挥好教练员和专家组的作用,要用好竞赛杠杆,真正实现上海游泳项目的一、二、三线贯通。罗文桦强调,一、二、三线训练单位要以“不折腾、不着急”的耐心与恒心来从事游泳青训工作,要以培养输送具有国际影响力、能成为青少年榜样的优秀运动员为目标,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奋力谱写上海游泳项目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