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雷
9月的国际比赛日窗口里,中国足球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这是事先没有想到的局面。两场热身赛对手,叙利亚根本没有认真对待比赛,而马来西亚是既能保证起到假想敌作用又似乎可以稳胜的球队,但恰恰计划中对马来西亚的胜利成了一场略带惊险意味的平局,这触碰到很多人的底线。
世预赛第一阶段小组赛即将在两个月后打响,国足要想晋级下一阶段,泰国是必须战胜的对手。在风格相近的东南亚球队里,马来西亚要比泰国弱一档,理论上当然是最合适不过的热身赛对手。但比赛的内容却令人只能感受到寒意。
过去四十年里,中国足球不是没在东南亚球队身上翻过船,但毕竟都可以用大意失荆州来作为挡箭牌。大部分情况下,中国队是场上明显的优势方,失分都是偶然因素的叠加。即便是当年直接将卡马乔打下课的著名的1比5惨案,也有着更衣室失控的理由可以搪塞。但如今,不再如此。上届世预赛在春节假期间给越南队送上大礼,国足在比赛里就是更弱势的一方,无论比分还是场面。
扬科维奇几乎派出了所有能用的最强球员,首发阵容年龄已经超过31岁,大部分球员都有丰富的国际比赛经验。但在场上,只看得到一支身体疲惫、缺乏套路、写满陌生感的球队。中国足球带上所有的底牌,即使有主场加成,仍无法拿下过去就凭省队就能轻取的马来西亚队。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心生寒意?
扬科维奇的想法或许很简单,利用9月和10月仅有的四场热身赛机会,选拔最强球员,快速捏合队伍。他无视了球员刚经历赛程密集的夏季赛季,身体正处于疲劳期的现实,也不需要为国足寻找新鲜血液——国奥队和亚运队正在集训比赛只是一个幌子,这两支球队确实选走了四十多位23岁以下的球员,但那些球员里又有谁能给国足带来质变?几乎一个没有。
对马来西亚的平局,从某种意义而言,已经失去了热身的作用。热身赛除了要以合适的对手模拟假想敌,更要通过比赛结果去收获信心,并寻找可用的新人变量。就此而言,国足一无所获。10月的热身赛对手越南,将是一个与泰国不相上下的对手,如若再无法取胜,国足又会带着怎样的心情投入世预赛呢?
对于国足,未来几年抛弃幻想是最合理的选择。中国足球正陷入低谷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同样不得不承认的是,距离触底仍有距离。看看国奥队在奥运资格赛里惊险的表现,多少可以体会一下未来的尴尬。这段青黄不接的日子,很可能极为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