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5日 星期六
身兼两职,以体为媒传中国之声
第A07版:杭州亚运会特刊 2023-09-25
专访杭州亚运会技术官员徐莉佳——

身兼两职,以体为媒传中国之声

章丽倩

每逢大赛举办,总会添一些熟人再相会的机缘。在杭州亚运会帆船项目的赛场上,佩戴着赛会技术官员证件的徐莉佳就被不少人认了出来。她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帆船奥运冠军,在亚运会的历史上,也留下过佳话。今天,就来听听记者对徐莉佳的专访吧。

特派记者 章丽倩 发自杭州

以技术官员的身份参与杭州亚运会,这是徐莉佳早早就写入行程的一项,然而,直到亚运会帆船比赛开始前约一周,她才因旁人的意外变故,决定紧急接下身兼两职的挑战。尽管忙到飞起,照旧乐在其中,因为徐莉佳觉得,能在世界帆船联合会的平台上传递亚运之声,这是一件具有创新意义的好事。

既是亚洲帆船联合会的技术官员,为亚运会提供服务,同时也是世界帆船联合会的临时新闻代表,负责每天为其录制亚运会的英文视频报道——这便是徐莉佳此次的双重身份。

“帆船是亚运会的提前开赛项目,在9月21日就开始了。大概在开赛前一周,世界帆船联合会原本要过来报道的工作人员家里出了急事,无法成行,他们就来问我能否接下这项工作。”徐莉佳说,这是她乐见其成的一次合作,而世界帆船联合会之所以会在缺人的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她,则缘于她前阶段一次成功的自我推荐。在8月于荷兰举办的帆船世锦赛上,徐莉佳主动申请去现场做了采访,拍了视频,做了报道,见到成片效果后,这个国际单项协会看到了她在新闻报道方面的能力。

能将亚运会的比赛资讯放到世界帆船联合会的平台上去传播,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事。实际上,是国际奥委会于近年做出改变、开始关注起洲际赛事后,这股新风才渐渐刮到了各个国际单项协会。“杭州亚运会是受到世界帆船联合会正式关注的第一届亚运会,我能参与其中,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心里挺自豪的。”

需要一提的是,本次亚运会帆船比赛,选手们所争的不仅是领奖台和名次,同时还涉及到奥运会参赛资格。受2024巴黎奥运会项目调整的影响,杭州亚运会的帆船比赛对两个周期的奥运项目进行了“兼容并包”,设项达到14个,其中的六个项目将产生六张巴黎奥运会参赛门票。

2006多哈亚运会

巾帼胜须眉神奇佳话

在此次亚运会帆船比赛的现场,徐莉佳是颇受欢迎的合影对象,有时是参赛选手前来求合照留念,有时则可能是志愿者。“大部分是比我年轻很多的国外选手来要求合照,估计是听说过我的名字却几乎没见过我,所以好奇吧。”

徐莉佳,她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帆船奥运冠军,在亚运会的历史上,她也留下了一段神奇佳话——在2006多哈亚运会上巾帼胜须眉,凭借智勇赢金牌。

2002年韩国釜山,彼时15岁的徐莉佳与亚运会初识,在所参加的女子OP级帆船项目中摘金。2006年卡塔尔多哈,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转入激光雷迪尔级。由于当时参加的是亚运会该级别公开组的比赛,即男、女选手同场较量,对女运动员来说会自带一些劣势。中国队让徐莉佳报名参赛的目的很简单直接,就是通过大赛锻炼来为2008北京奥运会备战。结果,在徐莉佳与10名国外男选手的较量中,原本不被看好的她竟神奇地拿到了金牌。

“由于当时是以这样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胜出,所以除了金牌,我还获得了另外几个相关奖项。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挺神奇。”徐莉佳分享道。

此后受伤病影响,2010年在广州和2014年在仁川举办的两届亚运会,徐莉佳都无缘参赛。再往后,时间便来到了2023杭州亚运会。

这既是徐莉佳的第三届亚运会,也是她以技术官员身份参与的首届亚运会。此前,她的相关经历涉及青奥会、帆船世锦赛和世界杯,不过细细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其中又有些不同。“我以前是为比赛当仲裁,而这次在杭州亚运会上的角色就更加机动,没有固定岗位,但会在不同的部门间进行串联。”比如,当亚洲帆船联合会需要派出一名技术官员来为媒体介绍比赛情况时,徐莉佳往往是最理想人选。

全通嘉宾证在手

“下班”后要看遍杭州亚运

作为世界帆船联合会的临时新闻代表,徐莉佳原计划在9月21日至9月27日亚运会帆船比赛期间,每天为该协会提供一条英文视频报道。结果,由于要陪同亚洲帆船联合会主席到杭州参加两天官方活动,她只能修改工作计划,两头平衡。

在感慨实践机会缩水的同时,徐莉佳也分享了一则好消息,“这次我有全通证,等帆船比赛结束后,可以去到别的赛场把杭州亚运会看过瘾。”

原来,参与到亚运会中的每个亚洲单项协会的主席都拥有一个嘉宾邀请名额。这回,亚洲帆船联合会主席并没有携夫人同行,在得知徐莉佳对亚运会的其他项目也非常感兴趣后,就把这个全通嘉宾证的名额送给了她。

游泳、跳水、田径、网球、乒乓……徐莉佳告诉记者,她的心头好实在有点多,至于到底打算去哪些赛场过把瘾,“等帆船比赛全部结束后,我会根据赛程来好好做个观赛计划。”

说明一下,如亚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的证件,都会对通行权限做细分规定。比如,徐莉佳目前所佩戴的技术官员证,它的通行权限仅针对帆船项目的赛场及相关场地。待帆船比赛结束后,她想去到别的项目的赛场,这证件就不管用了。正是有鉴于此,所以徐莉佳特别高兴能收到这张全通嘉宾证。

“这场地足可办奥运”

亚洲帆船仍须上下求索

只要有空便会努力做到一日两次锻炼的徐莉佳,她每天都会在官方酒店的健身房里遇到很多不同年龄的帆船专业人士。晨间档几乎是国际前辈们的专场,晚间档则更得国内年轻技术官员的青睐。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氛围中,不止一次有外国同行来跟徐莉佳夸赞此次的办赛场地宁波象山亚帆中心,“这场地足可举办奥运会”。

相较于已跃升至世界一流的场地,帆船运动在亚洲则还有许多可提升空间。“达到一定实力的亚洲帆船运动员的人数还是偏少。这次来参加亚运会的选手才100多人,如果把技术官员和志愿者加起来,那比例就是一名运动员可以得到多人的服务。”

徐莉佳记得,自己青少年时期曾有到宁波象山参赛的经历,但当时的上下水条件可艰苦太多了,小运动员们都得踩着沙和泥一路来回。“现在这里的码头特别大,大到很多老外看了赞不绝口,觉得未来这里应该什么赛事都能办,单项国际大赛能办,奥运会也能办。”徐莉佳说,如今国内拥有了这么出色的场地条件,希望未来能涌现更多优秀的帆船选手,以及基础覆盖面更广的爱好者群体。

化身全媒轻骑兵

准备参赛中国杯

亚运会是体育人的盛会,来自天南地北的新朋故知在此相聚,只可惜——这跟徐莉佳暂时没什么关系。“每天与比赛相关的工作结束后,很多帆船界的朋友们都会聚一聚,但我的时间跟他们对不上,只能推掉。”徐莉佳告诉记者,虽然世界帆船联合会每天只会播90秒的亚运会视频报道,但为了拍够素材外加整理,她总要忙到晚上,也盼老友相聚,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实大家都已经很支持我了,在每个环节的沟通上,身边的人都在尽力帮我提高效率……不过,要做好技术官员的分内事,同时兼顾视频报道,这确实不是轻松的事。有时候忙得晚了,人很累,我就不去餐厅了,拿些小点心就解决过去了。”徐莉佳说在这种情况下,能将两份工作平衡好,就基本是自己精力的极限了。

如今,徐莉佳基本是把一年时间分成了两部分,在国内待半年,还有半年则会去英国与丈夫团聚。幸好在接下去的几个月里,她还有机会与帆船界的老朋友们补上聚会。另外,尽管已是正式退役的身份,且转行做起了媒体人,但在徐莉佳的心里,爱“玩”帆船的那颗心依旧未改。计划于今年11月在深圳大鹏举办的中国杯帆船赛,这就是她意欲参赛的目标。

“我希望自己不仅是做媒体人,有机会的话,也希望多上船跑跑比赛,多体验国内的比赛氛围。”徐莉佳分享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