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爱平
杭州亚运会开赛了,对于我来说,1990年北京亚运会仍是印象最深的。
当时中国的国门刚打开,而举办亚运会对于经济还没有起飞的中国来说,还是比较吃力的。记得组委会还欢迎国人捐款支持,上海著名滑稽演员王汝刚、李九松当时有一个演出节目,演绎上海各界人士为亚运会捐款。
我有幸采访了北京亚运会,当时我刚结束“意大利之夏”的兴奋旅程,到了金秋的北京,展现在眼前的是另一个景象。尤其是开幕式,与意大利世界杯美轮美奂的时装模特表演相比是另一种风情,一群头扎白羊肚头巾,擂着大鼓的西北大汉表演安塞锣鼓,脚下扬起一片草屑,威风凛凛,鼓声喊声震天。
北京亚运会主会场没有兴建新的体育场,从节约考虑,把北京工体稍稍翻新,其花费甚至比不上如今改成专业足球场。更为有趣的是,国内记者下榻的两家宾馆惠桥宾馆和樱花宾馆,是当地朝阳区下两个乡太阳宫乡和大屯乡的乡办企业,双方竞争激烈,樱花的面条10元太贵,惠桥便用便宜的记者套餐把客流吸引过去;竞争对手有一支出租车队,专门只搭樱花客,惠桥的马经理神通广大,从首汽公司借来几十辆皇冠……两家的竞争乐坏了住客,每天享受不同的优惠。现在想起,乡办企业在主办的国际大赛上的如此竞争,就像是梦。
在北京亚运会赛场,有一支身穿红马甲的单车队,他们的任务是把摄影记者拍下的胶卷飞快送到新闻中心冲洗,以便记者第一时间发稿。如今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冲洗业早已消声匿迹。
北京亚运会有一项比赛项目“卡巴迪”。这是什么比赛?看了比赛,怎么像是小时候玩的老鹰捉小鸡?原来是为了照顾南亚兄弟,把他们喜欢的一个玩耍活动引进来,作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最后的冠军自然是来自南亚的队伍,他们站在领奖台上升国旗奏国歌,一样的开心,自豪。
女子足球第一次进入亚运会比赛,当时只有六支队伍报名。球类方面最让人震惊的是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在半决赛中1比5惨败给朝鲜队,当时的主教练是许绍发。另一场失利则让全国球迷陷入痛苦之中,这就是中国足球队在四分之一比赛中,0比1败给泰国队。中国队虽然占尽优势,却被泰国队身高仅1米64的小个子巴色攻入一球。赛后主教练高丰文进入新闻发布会会场时,甚至受到一位电视记者的怒喝。
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刘欢和韦唯演唱的北京亚运会会歌《亚洲雄风》一度流行,至今听来,似如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