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雷
国足经历了令人失望的9月国际比赛日,没想到10月会遭遇更大的打击。如果不看比赛的话,2比0胜越南、1比2负乌兹别克斯坦的比分似乎还能接受,能击败东南亚球队,和中亚、西亚的准一流球队打得有来有回,或许就是现在大部分人对国足的期待。但比分是假象。
对越南,中国队的控球不到四成,靠着一次不是机会的机会和一次反击击败对手;对乌兹别克斯坦,国足控球率进一步下滑到不足三成,进球来自上半时唯一像样的射门,大部分时间里都牢牢控制主动权的中亚球队靠着下半时尾声的两个进球实现逆转。
控球率并不代表胜率。在巴萨鼎盛时代,穆里尼奥的皇马也会主动放弃控球,寻求以防反的方式击败对手,并且成功过数次,拜仁也以同样的方式击败过巴萨。足球运动发展至今,控球甚至有时演化成为一种防守策略,让球尽量在自己脚下,才是最安全的形式。而在非控球派看来,进攻战术的核心在于如何实现球权转换。防守反击的基础在于切割对方的传球路线,通过中低位压迫断球后形成快速出球的机会;而控球流通过小组传递或个人能力,破坏对手的压迫,带出空间后出球形成胜机。两者的共同核心都是拿球与出球,前者实现攻防节奏转换,后者形成威胁球门的机会。
而目前的中国队没有这两个环节。在郑智、黄博文等老一批中场退役后,中国足球找不到可以在中路拿球出球的球员,国内青训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而中超大部分球队的“发牌员”均由外援担任——没有合格的球员,也没有合适的战术。没有拿球和出球的防反,根本就是防而无反,也是过去我们所看到的弱旅踢球的方式,防得手忙脚乱,难以制造出反击机会,进而加剧防守压力,最终百密一疏,输球也不意外。
扬科维奇改变不了什么,履历和经历决定了他的上限。塞尔维亚人唯一的优点是足够务实,看出越南队的传控能力,能立即抛下任何幻想与停留在过去的架子,改打防守反击。但对乌兹别克斯坦一战告诉看球的人一个事实——面对绝对实力强得多的对手,中国队技不如人,无能为力。
一个月后开打的世预赛很可能不会有美妙的故事。这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国足已经连亚洲二流都难以自居,正在滑向暂时看不见底部的深渊,我们距离世界杯很远,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