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中国球员踢球只想自己
第A03版:女足 2023-11-08

中国球员踢球只想自己

独家专访·高仓麻子回答了“王霜的问题” 林龙

世界杯折戟后,王霜曾说过:谁也别学了,看看邻国日本是怎么踢的……

如今亚运会、奥预赛接连碰壁,而王霜的话言犹在耳,如鲠在喉。那么,我们不妨听听上海女足日籍主帅高仓麻子所说的“邻国日本是怎么踢的”吧。不是一定就改弦更张去学日本,但高仓麻子所谈及内容对于中国足球的确有借鉴意义。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林龙

看·奥预赛的感受——

队友间配合过于生疏

这次中国队的分组形势是比较困难的,但也不是完全没出线的可能。我来中国执教才一年不到的时间,所以对女足国家队了解有限。几场比赛我都看了,关于比赛不太好说,但就球队在场上的表现和纪律,所谓纪律就是规范而言,感觉中国队在前场的渗透力(制造威胁的能力)还不是很够,而且整体有些乱,球很难运转起来,相互之间的配合过于生疏,球员很多时候都是单打独斗,自己把球处理出去就完成任务了(而没有考虑队友)。而且,攻守两端都比较单调。从个体而言,有些球员是有能力的,处理球也更合理一些。但当所有个体组成一个球队之后,就没有捏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像是不能运转的机器。

我和水庆霞很熟悉,但没有进入到球队,仅仅从旁观者来看,讲起来很容易,但实际调教这支球队的时候也会比较难的。

谈·新老女足区别——

球员的取胜欲望不足

以前我做球员的时候和中国队打过很多比赛,也认识很多人。跟她们相比,现在的中国女足,尤其是最近几年,感觉求胜的欲望有所不足。以前的老女足,虽然也没有取得特别辉煌的成就,但却都是为了国家而全力拼搏。现在中国变富裕了,球员的收入提高了,而战斗精神却不如以前了。

评·女足职业联赛——

收入高却像形式主义

一个国家的足球强大与否,联赛很重要。我来中国这几个月的感觉是,中国的国家队和联赛之间相互配合做得不够好。我们球队的国脚时不时会“消失”(去国家队集训)很久,而她们回来后没几天时间就要随队征战联赛。打完一阶段比赛之后,国脚们又“消失”了……作为俱乐部的主教练,我又该如何调教我的球队去打好联赛呢?

从俱乐部教练的角度而言,我很疑惑。但在日本和其他(欧美)国家,联赛是基础,国家队是从俱乐部借人,挑联赛中表现好的球员去参加国际比赛,这些队员都是属于俱乐部的,而中国的球员却首先是属于国家队,所以她们首先考虑的是国家队的比赛,联赛却排在第二位,甚至说只是一个形式。所以,联赛的水平就很难提高。

日本的女足职业联赛也就是从三年前才全面启动。在此之前,球员都有各自的职业,踢球只是副业。但即便是现在有了职业联赛,每个队里也只有几个水平最高的球员是签了职业合约,以足球为生,其他人还是各有各的本职工作。而且,据我所知,中国女足职业联赛的收入水平是比日本要高的。

话·执教的第一年——

夺冠永远是我的目标

在还剩五轮比赛的情况下,想追上武汉队的7分差距很困难,她们确实也很强大。我们会全力去争,也不是没有可能。对我们而言,目标肯定是夺冠,但有几场关键比赛没有拿下,很遗憾。这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但从球队自身来说,无论得失球还是积分,我们比上赛季都有进步,球员水平也有提高。虽然没有夺冠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一种失败,但就足球而言,我们也要看球队和个人的水平是否有提高,而且是否在不停地提高。对于这一点,球员们也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至于未来,夺冠肯定永远是我们的目标。但球队在很多细节方面还需要提高,包括意识、战术等,而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希望能用两年的时间来实现这个目标。也就是,希望下赛季夺冠。而除了赢得比赛,我也希望我们能踢出更高质量的足球,给球迷带来更多感官上的快乐,也希望队员们能通过自己取得的进步而开心。

论·女足青训水平——

靠身体踢球局限性大

上海的青训在全国而言都算是领先的,我也关注过基地的U16等梯队。有关青训,不光中国,全世界都很重视。在我看来,青训、联赛、国家队,还有教练员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个国家足球的四大支柱。中国是开始重视青训了,但中国的球员,踢球的目的性不强,更多是依靠身体去踢球,所以提高起来很难,而这就是青训造成的结果。足球是有体系的,每一个动作都有明确目的性,而不能随意。从小就应该学会要有意识地去踢球。如果这一点在小时候没有学好,那未来也根本走不远。

日本的孩子,在12岁之前主要是练习各种足球的技巧,也就是基本功,传接球、射门等。到了12岁之后,身体也开始发育了,球员就要开始学会思考,对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和技术要领都要反思并真正领悟。比如说,我为什么要站在这个位置接球,或者我为什么要传到这个区域……当教练员把战术要求都明确灌输给队员后,也要教会他们去思考,养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习惯。日本在这方面做得是比较好的,无论是男足还是女足。

鉴·日本足球理念——

别光顾自己不顾队友

所谓的足球技术,其实是很多因素组合在一起的复合体。正如我所说的,首先是12岁之前的基本功是否都已学到位了。其次就是,是否学会了思考,学会每一个球该如何正确处理。当然,联赛是否组织到位,这也是一方面。再者,球员还需要走出去,需要国际融合,以及开阔的视野。日本这些年在几个方面做得都不错,所以球员在比赛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基本能做出合理判断,而且会有自己的选择,不会很僵硬而被对方球员轻易识破。处理好个人的技术后,再和队友之间相互呼应——如何能让队友更舒服地拿球,为了队友能妥善处理球,我应该怎样做才更好。日本在这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

我们来到上海之后,也一直努力地把这个理念灌输给队员们。虽然还没有完全改善,但队员们都开始接受并逐步得到了提升。

议·中国足球人口——

先给体育(足球)正名

日本女足的注册球员很少,不过4万左右(中国女足注册球员鲜有官方数据,有8000人之说,也有1000人之说),但也是慢慢在增多了,这应该就要归结于体育本身。我们会给日本国民一个概念——那就是足球可以给小朋友带来健康、心情舒畅,也能让他们接近大自然,身体也可以变得更强壮,更利于他们成长。为此,我们各个地方都会有小的俱乐部,给他们提供接触足球的机会。很多这种小俱乐部构成了整个国家女足的基础。

析·足球“洋务运动”——

学习的前提是自我认知清醒

日本也曾向其他足球水平先进的国家学习过,比如巴西、德国。但不可能是巴西夺冠了学巴西,西班牙夺冠了学西班牙……日本是日本,中国是中国。即便是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但是否适合中国却并不一定。日本有日本的特点,中国有中国的特点。学习的首要原则是,对自我有个清晰的认知。其他国家的足球和中国相比,到底先进在何处。比如说,如果德国足球在整体性方面比我们好,那我们就把这个优点学过来。如果巴西的小范围配合比我们好,那我们就把这个优点学过来。完全照搬他们而没有自己的主见,毫无意义。

总体来说,日本足球没有走巴西路线,也没有走德国路线,只不过学会了他们的某些优点。

享·在上海的生活——

中国的美食太好吃了

对上海的好印象很多,尤其美食。刚到上海的时候,我只听说过小笼包,所以到了上海就想着去吃小笼包。但生活一段时间之后才知道,中国的美食原来是这么多,这么丰富。比如说大闸蟹,还有一些带点辣味的美食,比如火锅、川菜……都很好吃。我刚吃过一次贵州菜,觉得也非常美味。中国的美食,实在太赞了,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思·再执教国家队——

没想过接手中国女足

当国家队教练非常辛苦。东京奥运会结束之后,我当时感觉很累,想过以后再也不当国家队教练了,只想着去执教一家俱乐部。但是在看了世界杯比赛之后,尤其是看到以前的老朋友、熟人带领各自队伍征战于国际舞台上所带来的激动,我也改变了想法。如果以后再有这种机会,我也想挑战一下自我。当然,这也需要机缘巧合。现在,我只关注上海女足。我们在这儿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有着很优越的条件,我在这儿工作也很开心。执教中国国家队?对不起,我还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