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当年的斯卢茨基 伊万的门线悬念 新国足的首张答卷 临考准备 大家拿冠军
第A02版:专栏 2024-03-20

临考准备

沈雷

沈雷

伊万科维奇带领的中国队已在新加坡备战了三天,距离中国足球重新起步的日子只剩最后一天。

前任扬科维奇留下了一地鸡毛。这并不意外,除了米卢,几乎每一任从中国队离开的主教练都是如此。亚洲杯的糟糕战绩似乎也可以在预料之内,只是没想到能差成这样。

扬科维奇下课是必然命运,战绩只是一部分原因。这位塞尔维亚人让自己大多数球员都失去了信心,这在热身赛难堪地输给中国香港队后的翌日一大清早安排全队训练就已经注定了。

从来没带教成年国家队,甚至连职业教练经历都不算丰富的扬科维奇,试着用更严格的手段管理队伍,但或许是模糊了惩罚和羞辱的界限(他对待移籍球员的态度也是如此),又或许是这位老师拿不住唬得住人的“货”,他失去了更衣室的心。要打破这样的死气沉沉,只有换一位领军人。

扬科维奇不该背负所有的罪责。换人是重新起步的一部分,虽然这个时间节点实在太过被动。

伊万科维奇也许不是最好的人选,却是唯一的选项。至少,在踏出第一步时,70岁的克罗地亚人展现出了与之前三位前任的不同。他愿意打开训练场大门安排媒体采访,十五分钟或半小时的公开训练不足以抓到什么新闻,但这是一种更开放的姿态;他也会坦诚地主动对外谈论自己作出选择的原因,即使落选的球员也没必要感到压力……诸如此类的小清新,稍稍让所有人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

中国足球曾在新加坡体会过巨大的失落。1982年世预赛,几乎快出线的国足被逼入附加赛与新西兰一战;1990年世预赛,同样看到出线曙光的国足在这里两次品尝“黑色三分钟”。这些失落与地点有关,与新加坡队无关。但这次不一样。背负着亚洲杯惨败的“历史包袱”,又带着“两战新加坡若不全胜恐怕难以出线”的惶恐,与中国足球有些关系的人都体会到空前的压力,而这压力的本源大家心知肚明——中国足球实力滑坡肉眼可见。

无论场外安排多合理,考评伊万科维奇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场上的结果。第一格台阶、第一处考场正是对“背靠背”新加坡的两战。临时抱佛脚怕是很难见实效,或许现在对这群“学渣”最好的手段——正是伊万科维奇所做的——让他们在感受压力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信任,开一扇窗透透气后,尽量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正常能力。这时候,只有信任伊万科维奇先后在三支国家队执教所积累下的经验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