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宇阳
昨天是中超比赛日,前两天,正好看到一条关于比赛日的新闻。
孙兴慜刚刚完成代表热刺的第400场比赛,据泰晤士报报道,此前凯恩在球队时,热刺每个比赛日的当天,孙兴慜的球衣销售是700多件,而在这个赛季,每个比赛日孙兴慜的球衣销售已经超过1000件。2023年10月,当月全欧洲卖得最好的10名球员的球衣排行榜,排第一的皇马球星贝林厄姆,第二是哈兰德,第三是姆巴佩,第五就是孙兴慜。
中超过去没有这样的数字统计,现在也没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国没有这样的市场。但在我看来,还有一个原因是不能否认的,中超俱乐部看不上也等不及这种挣钱的方式,靠一件件衣服卖钱,哪有抱大腿、绑大户来钱快。
所谓没有这样的市场的观点,我是坚决不信的,中超球队大部分都在一、二线城市,以这些城市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如果你真的好好做市场了,还怕没人来花钱?现在市场没起来,和中国足球水平不够有关系,但也不是决定性的,难道在我们身边现在挣钱的行业,全部都是已经做到了世界一流顶级水平?
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新闻在提醒中国足球从业人员,还愿意继续不计成本投足球的大户,越来越不好找了。每家俱乐部对市场的重视和开发,必须要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了。即便是欧洲豪门球队和大牌球星,卖球衣、卖球票以及卖自己比赛的版权,不都也是在带货吗?上个月亚洲杯之后,李刚仁前往伦敦当面向孙兴慜就冲突事件道歉。在孙兴慜社交媒体发布的照片中,他个人品牌的卫衣,当天就卖脱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