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林龙
东体特派记者 林龙
时光飞逝如电。距离上次到施拉普纳的家,已经过去了整整18年。2006年到德国采访世界杯是和老纳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时虽素未谋面,但他电话中的爽朗,以及见面后的热情,很快打消了我作为球迷而仰视中国国家队历史上第一任外籍主教练(不算1950年代的留洋)的拘谨。而时隔18年之后再次造访老纳的家,更百感交集。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中国足球已不是当年的中国足球,但施大爷还是当年的施大爷。
上次是老纳亲自开着他的保时捷跑车到曼海姆火车站接我,那时候他刚过六十,精力充沛,气场逼人。这一次我自己开车过来,老纳也就特意为我准备了小小的欢迎仪式。院门的两边是象征中德友谊的两国国旗,年过八十的老纳站在院门中间,如慈父般向我伸出了欢迎的双臂。
2015年,我邀请老纳来参加在普陀区举行的国际足球论坛,那是和他最近一次见面,虽然之后我们一直都保持联系,但九年不见,双方都有些小激动。寒暄之后,当听说范志毅也在德国时,老纳情绪更激动了,立刻拿出一份1994年他带队与桑普多利亚踢比赛时的球队合影,指着照片中的小范说要给他打电话。来曼海姆之前其实就跟正在慕尼黑的小范约好了,到老纳家之后让他俩通个电话,叙叙旧。但电话一直没拨通,老纳家里连W iFi也没有,所以也没别的办法帮他联系上,只好作罢。
上次来只记得是在办公室聊的,对其他印象都已模糊。而这次老纳就如老友般带我参观了他的大House,而接下来就该我激动了——满眼的中国元素,映衬出老纳对中国满满的爱。
进第一个房间我就被震撼了。类似第二门厅的地方,别无他有,就只在墙上挂一张超长照片: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接见参加第十二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合影——1994年10月20日。“看,这里有个德国人。”老纳自豪地指向了几百人中的一个熟悉面容。正如很多球迷感叹的,今天的老纳和30年前几乎没区别。头发还是那么少,或,还是那么多。30年前他的头发只被冯巩在春晚上拍卖了一根,所以其他的都还健在。
进入客厅后更是琳琅满目。全屋到处都是中国的木制家具、青瓷茶具、有雕花的木柜子,有弥勒佛的玉雕,还有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纪念品的红色盘龙瓷瓶,瓶中竖着一面小小的中国国旗,两个红色交相辉映,作为中国人,在此地,此时,很激动,更感动。而老纳最珍视的是他1984年带曼海姆俱乐部来中国踢的一个杯赛冠军奖杯,也是红色盘龙仿古设计,与其说是奖杯,毋宁说是花瓶,老纳小心翼翼拿出这个奖杯后就滔滔不绝地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古广明、李应发……很多上世纪的中国足坛名宿被他如数家珍般念出。
施大爷还是那么地爱中国,这在之后进行的采访中感受尤深。“中国人,能踢好足球,无论青年队还是国家队!”“要爱国,而不是爱金钱!”“国家队是中国足球的脸面!”聊到兴起,老纳会不时用他标志性的肢体语言去表达充沛的情感,那种扑面而来的爱恨——恨铁不成钢——交加,能感染每一个热爱足球的中国人。
虽然他当年带队没能取得突破性成功,但他对中国足球的改变和带来的影响依然深远。“豹子精神”“不知道怎么踢就往门里踢”“努力努力再努力”等来自施大爷的金句,历久弥新。除了足球,老纳也一直在尽力帮助中德两国在各方面的友好交往。“从1984年开始,我就一直坚持认为,重要的是加深了解,互相合作,共同进步……问题在我们自己身上……”一些话题点到为止。但老纳的心,你懂的。
返程时,老纳和夫人Irene站在院门目送我离开,开了很远还能从后视镜中看到两人挥手的身影。真心感谢您,老纳。为了此次相聚和友情,更为你对中国足球的帮助,以及对中国的爱。但,也并不有离别的伤感,因为很快就再能见面了。老纳说自己将于7月底受邀再来中国,很可能会与足协主席宋凯在北京见面。届时,或能有机会再尽地主之谊。